50年代初的一个清晨,新疆准格尔盆地的戈壁滩上寒风凛冽,裹着厚重羊皮袄的维吾尔族老汉赛里木,呵着白气钻出低矮的地窝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众多清洁能源技术中,燃料电池发电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等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申萍,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四十年来找矿的一些故事,回顾四十年经历,要追溯到1983年。
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黄金,象征着权力与神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御用黄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尊贵;在古希腊神话中,黄金是神的恩赐;在殖民者眼中,新大陆的黄金是财富和荣耀……无论是东方的金碧辉煌,还是西方的金光闪闪,黄金都以其璀璨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价值,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对象。
有一种特别神奇的金属,常以固态或液态形式存在,如果将液态的它滴在易拉罐上,你会惊奇地发现瓶身变得像纸一样脆,一捅即破;如果将其滴在铜、铁等金属上,同样如此,研究人员戏称它是“金属终结者”。
近年来,锑矿依靠着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而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锑作为全球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诸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什么是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即赋存在岩土孔隙、裂隙、岩溶溶洞中,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运动的地下水。
湖泊,犹如天然明珠,像大地的眼睛,是自然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湖泊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如汉代乐府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就生动地描述了湖田养殖的水乡农业景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从巴彦喀拉山起源,一路万里奔腾在山东汇入渤海,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形成了独有的奇景。
我今天分享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土壤,大地的景象是一样美的,大地美的景象,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就是土壤,没有土壤就没有这个景象,没有土壤就没有整个人类,没有土壤就没有地球的文明,所以土壤是支撑地球文明重要的基础物质。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累积的过程,山东省菏泽地区地处华中平原腹部,地势较为低洼,现有耕地面积1155.99万亩,其中有盐渍化问题的30万亩,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
植物中也有偏爱重口味的,你信么? 通常土壤中含有0.05%的氯化钠时,许多植物就不能生长,但有一类植物口味就很“重”,它们偏爱“带咸味”的土壤,甚至在含盐量高达3~4%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它们就是“盐生植物”。
湖泊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内陆水体,它们的存在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无论是极地的冰封湖泊,还是沙漠中的盐湖,每个湖泊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茫崖市花土沟镇南边的尕斯库勒湖(简称尕斯湖)宛如来自昆仑山、阿尔金山的琼浆玉液,湖盆为特大型石盐盐湖矿床,地表咸水地下卤水十分丰富。
被誉为“中国死海”的达坂城东盐湖,与约旦死海在湖水矿物质种类、浓度、密度等方面都在同级别上,是人们过一把“漂浮瘾”的绝好去处。因湖水富含盐分而得名的达坂城盐湖(YanLake),被喻为“中国死海”,湖泊面积约 37 平方千米,水面高程...
在清代 有个大诗人叫苏履吉,在敦煌做官 某日,他从城外的沙坡上滑下时 忽然听到沙丘内部传来一阵剧烈的响声 爱好吟诵的他,立刻脱口而出一句 “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用雷的余音来形容沙粒摩擦发出的声响 他应该是千古第一人 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或许还会以为这是诗人惯用的夸张手法 在茫茫沙漠之中 的确存在一种颇为奇特的自然现象 “鸣沙” 1 鸣沙山中的“世界第一响” 鸣沙,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 它虽奇特 但在世界上并不稀有 在地球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 在我国西北地区也同样分布广袤 敦煌、中卫沙坡头、鄂尔多斯响沙湾、哈密巴里坤 这四地的鸣沙山,号称我国的 “四大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 图源/网络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靠近北塔山的地方 也存在有一个鸣沙山 它的名气虽然稍有逊色于前面的 “四大天王” 但却是公认的鸣沙山界中 “世界第一响” 同样是鸣沙山 当人们从沙坡上滑下来时 这里平平无奇的沙子竟然可以发出高达83.8分贝的声音 鸣沙山上滑沙的小孩 相当于是置身在闹市街区之中 又或是穿梭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 霸居在鸣沙山响度的榜首 平平无奇的沙粒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生命 每当有人从高耸的沙丘之巅滑下时 便会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沙之歌” 让人不忍不住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魔法?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官网 关于木垒最响鸣沙山的记录 2 鸣沙之源:风的杰作 故事的起点 首先要追溯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强劲北风 在西风环流带上 这些风,是自然界最勤劳的打磨工和搬运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侵蚀着戈壁地表的砾石 携带着准噶尔盆地中的无数沙粒 从北塔山与东天山间的狭窄走廊穿过 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沉积 堆砌在一起形成壮观的沙丘 木垒鸣沙山 正是它们这场漫长征途的终点 北塔山下的鸣沙山 摄影/李馨宇 3 断裂带的召唤 为何风会选择这里作为沙粒的最终归宿? 地质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 答案竟然隐藏在一条隐伏的断裂带中 受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 沿鸣沙山延伸方向分布有一条 隐伏断裂 这条断裂带阻碍了地下水的自然流动 在地形低洼处以泉 的形式排泄于地表 意外地 创造了一个个天然的生态绿洲 沙丘旁的泉水成为了荒漠中动物们的绿洲 摄影/李馨宇 与沙丘和泉水相伴相生的 还有发育茂盛的 耐干旱、耐盐碱的植被 梭梭、芦苇、盐穗木以及红柳 梭梭是一种极为耐干旱的植物 其根系可以向下生长到4~5米寻找水源 摄影/李馨宇 它们的根系极为发达 这使得该条断裂带周围的地面 固定沙的能力被大大增强 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而在周边的干燥地段,沙粒很难被固定下来 所以依然是 平坦的戈壁砾地 新月形沙丘与垄岗形沙垄 得以在这片湿润与干燥交织的土地上缓缓铺展 戈壁、沙丘交错排列 鳞次栉比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横屏观看 交错排列的沙丘与戈壁 3 鸣沙的本源——石英 但鸣沙发声的真正奥秘 最终还是在那些看似普通,却又不太普通的沙粒之中 科研人员在调查中发现 鸣沙山中富含5-8%的石英质沙粒 石英 是一种自然界中的神奇矿物 拥有独特的压电效应 当它的晶体受到外力挤压时 能够产生电荷并进而引发振动 正是这一特性 让沙粒在相互摩擦中产生了微妙的电流与声波 石英晶体能够产生压电效应 与其内部的Si4+和O2-正六边形的排列结构有关 人们在从沙丘高处滑下来时 使得无数的沙粒相互碰撞挤压 带电,再发出共振 4 潮湿层——音乐的“共鸣箱” 当然,想要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它还需要最后一个关键的条件 那就是在沙丘底部 由断裂带析出的地下水 滋养形成的潮湿沙土层 当沙粒间摩擦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递至这一层时 就如同音乐在乐器的共鸣箱内来回震荡 声音被无限放大后 最终汇聚成那令人震撼的“沙鸣” 滑沙留下来的沙痕 这里的每一次的滑沙 都是人与自然共舞的瞬间,是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 木垒鸣沙山 一个将风的力量、水的温柔、石英的奇妙 以及地质的奥秘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地方 每一粒沙 彷佛都在诉说着地球的故事 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 继续探索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聆听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奇妙乐章 。
维多利亚沙漠 维多利亚沙漠地跨西、南澳大利亚两州,北起吉布森沙漠,南至纳拉伯平原,西起卡尔古利,东迄斯图尔特岭,维多利亚大沙漠连同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共同组成了澳大利亚沙漠。
中国12处沙漠,有的称沙漠,有的称沙地,其区别何在?科学界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地,因此,从沙漠、沙地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别。
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个方面。
1、什么是海洋地质灾害?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由海洋地质因素造成的灾害事故也不断发生。
2024 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联合北京科学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北京科学中心2号楼隆重推出“中国深度—深海探索主题展”海洋日特别科普活动。
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南极,一直是科学家探索地球演化、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神秘大陆,在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开展了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工作。
阿根廷湖是阿根廷第一大湖,南美第三大湖,是南美洲著名的冰川湖之一,莫雷诺冰川为阿根廷湖提供了重要水源,随着飞机降落在埃尔卡拉法特机场,我们开始了探索莫雷诺冰川之旅。
过去,科研人员进行的几次给冰川“盖被子”实验,都是在冰雪消融最快的春夏时节。既然实验证明,这种方式在春夏能有效减缓冰川的消融,那么在气温本就很低的冬天盖上“被子”,能否让冰川生长呢? 近日,瑞士艾米龙“减缓山地冰川消融圆桌论坛”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