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自然界里,植物不仅是点缀大地的绿色使者,更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得力助手,那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花草树木,竟然是矿藏的天然“侦察兵”。没错,植物与矿产之间,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除了吸收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外,还会因为个体不同,吸收其它微量元素,当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异常丰富时,该种植物便会长得格外繁茂,花色艳丽。
早在古代,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探矿寻宝。
“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器”“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
这些简短的话语,蕴含了古人对植物与矿藏关系的深刻洞察,比国外的植物探矿理论早了几百年,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卓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植物与矿藏之间关系的神秘面纱吧!
铜矿的“紫色向导”—铜草花
铜草花,学名叫海州香薷,又叫牙刷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外常成片生长,9月开花,呈紫色穗状花序,花开时妖娆艳丽,蔚为壮观。
铜草花对铜情有独钟,是铜矿区的“明星”植物,它的根系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吸收并富集土壤中的铜元素,让叶片和茎部都闪耀着铜的光泽。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谚语:“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铜草花可以称为是铜矿勘探的绿色“探测器”,据研究发现,每千克铜草的根茎含铜1克,约为等量普通铜矿石的1/3。1951年,安徽铜陵铜矿就是通过铜草花的指示作用勘探开采。在非洲赞比亚,探矿人员也是根据铜草的分布,勘探出了超级铜矿。
由于铜草具有吸附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便于大面积培育和收割的特点,在现代环保领域,又被誉为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环保小能手”。
硒矿的“疯狂信号”—紫云英
紫云英,又叫“疯草”,一种豆科草本植物,株高100-150公分,6、7月开花,花小紫色。熟悉紫云英的农民朋友就会知道,紫云英的适应性、生命力都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它的繁殖力可是一绝,只要稍不注意,就会疯狂生长,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果园及农田,因此农民朋友把它称为“疯草”。
紫云英有一个“特异功能”,它能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并积累于体内,人和牲畜一旦误食紫云英,便会因硒过量而中毒、发狂直至死亡。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紫云英也不例外。紫云英吸收硒元素的特性,导致它成了硒矿的重要指示植物,还可以通过它来获得硒元素。人们将收割的紫云英晒干、焚烧,每亩紫云英的灰烬可以提取0.17公斤硒,非常神奇。
金矿的“红色侦探”—中国石竹
中国石竹,又叫洛阳花、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山间坡地,与岩石为伴,6、7月开红色小花,因其叶青绿似竹,其茎同竹一样膨大并具节,故而得名。
1985年,在山东三山岛,中国石竹被首次发现与胶东半岛的金矿在空间上存在伴生关系,它如同大自然的信号灯,指引矿产勘探队员发现金矿的踪迹,至1989年胶东金矿开采,至今已累计生产黄金超过50吨,中国石竹也因此意外走红,成为黄金的最直接指示植物,堪称地质勘探界的花卉明星。中国石竹与金矿之间的神秘联系,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安排的一场寻宝游戏,让科学家们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智慧。
结 语
植物与矿产之间的不解之缘,不仅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这些自然界的“地质侦探”,以它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大地深处的秘密,让我们在欣赏它们美丽的同时,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我们会发现更多这样的“绿色宝藏指南”,为人类的发展探索出更加绿色、环保的道路。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