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简介:
在清代 有个大诗人叫苏履吉,在敦煌做官 某日,他从城外的沙坡上滑下时 忽然听到沙丘内部传来一阵剧烈的响声 爱好吟诵的他,立刻脱口而出一句 “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用雷的余音来形容沙粒摩擦发出的声响 他应该是千古第一人 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或许还会以为这是诗人惯用的夸张手法 在茫茫沙漠之中 的确存在一种颇为奇特的自然现象 “鸣沙” 1 鸣沙山中的“世界第一响” 鸣沙,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 它虽奇特 但在世界上并不稀有 在地球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 在我国西北地区也同样分布广袤 敦煌、中卫沙坡头、鄂尔多斯响沙湾、哈密巴里坤 这四地的鸣沙山,号称我国的 “四大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 图源/网络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靠近北塔山的地方 也存在有一个鸣沙山 它的名气虽然稍有逊色于前面的 “四大天王” 但却是公认的鸣沙山界中 “世界第一响” 同样是鸣沙山 当人们从沙坡上滑下来时 这里平平无奇的沙子竟然可以发出高达83.8分贝的声音 鸣沙山上滑沙的小孩 相当于是置身在闹市街区之中 又或是穿梭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 霸居在鸣沙山响度的榜首 平平无奇的沙粒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生命 每当有人从高耸的沙丘之巅滑下时 便会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沙之歌” 让人不忍不住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魔法?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官网 关于木垒最响鸣沙山的记录 2 鸣沙之源:风的杰作 故事的起点 首先要追溯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强劲北风 在西风环流带上 这些风,是自然界最勤劳的打磨工和搬运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侵蚀着戈壁地表的砾石 携带着准噶尔盆地中的无数沙粒 从北塔山与东天山间的狭窄走廊穿过 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沉积 堆砌在一起形成壮观的沙丘 木垒鸣沙山 正是它们这场漫长征途的终点 北塔山下的鸣沙山 摄影/李馨宇 3 断裂带的召唤 为何风会选择这里作为沙粒的最终归宿? 地质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 答案竟然隐藏在一条隐伏的断裂带中 受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 沿鸣沙山延伸方向分布有一条 隐伏断裂 这条断裂带阻碍了地下水的自然流动 在地形低洼处以泉 的形式排泄于地表 意外地 创造了一个个天然的生态绿洲 沙丘旁的泉水成为了荒漠中动物们的绿洲 摄影/李馨宇 与沙丘和泉水相伴相生的 还有发育茂盛的 耐干旱、耐盐碱的植被 梭梭、芦苇、盐穗木以及红柳 梭梭是一种极为耐干旱的植物 其根系可以向下生长到4~5米寻找水源 摄影/李馨宇 它们的根系极为发达 这使得该条断裂带周围的地面 固定沙的能力被大大增强 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而在周边的干燥地段,沙粒很难被固定下来 所以依然是 平坦的戈壁砾地 新月形沙丘与垄岗形沙垄 得以在这片湿润与干燥交织的土地上缓缓铺展 戈壁、沙丘交错排列 鳞次栉比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横屏观看 交错排列的沙丘与戈壁 3 鸣沙的本源——石英 但鸣沙发声的真正奥秘 最终还是在那些看似普通,却又不太普通的沙粒之中 科研人员在调查中发现 鸣沙山中富含5-8%的石英质沙粒 石英 是一种自然界中的神奇矿物 拥有独特的压电效应 当它的晶体受到外力挤压时 能够产生电荷并进而引发振动 正是这一特性 让沙粒在相互摩擦中产生了微妙的电流与声波 石英晶体能够产生压电效应 与其内部的Si4+和O2-正六边形的排列结构有关 人们在从沙丘高处滑下来时 使得无数的沙粒相互碰撞挤压 带电,再发出共振 4 潮湿层——音乐的“共鸣箱” 当然,想要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它还需要最后一个关键的条件 那就是在沙丘底部 由断裂带析出的地下水 滋养形成的潮湿沙土层 当沙粒间摩擦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递至这一层时 就如同音乐在乐器的共鸣箱内来回震荡 声音被无限放大后 最终汇聚成那令人震撼的“沙鸣” 滑沙留下来的沙痕 这里的每一次的滑沙 都是人与自然共舞的瞬间,是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 木垒鸣沙山 一个将风的力量、水的温柔、石英的奇妙 以及地质的奥秘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地方 每一粒沙 彷佛都在诉说着地球的故事 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 继续探索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聆听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奇妙乐章 。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