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矿床成因知识载于宋朝郑思肖(1241-1318,号所南)一篇与友人的通信中。比西方矿物学之父阿格里柯拉(G.Agricola)提出类似思想早200余年。本文对《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一文略加总结,摘录矿床成因部分以便读者参考。
郑所南在书信中诠释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文章开篇郑所南借丧葬一事针砭时弊。时人重丧葬,生前数十年便选就风水宝地,若未得宝地,以至人死数年不得下葬。如此流弊使生人劳神伤财,亡者不得安宁。作者认为此事有违礼数人情,丧葬本是祭怀祖先以表恩情,实际却是以亲人的安葬来谋求所谓的“福禄庇佑”,是利欲熏心,罔顾亲情。并指出天、地、人、万事万物有其运转的规律,“福祸气运”不会因人的“智术”而改变。
图1.“真阳生意”
随后郑所南便提出如何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世界。天、地、人、万事万物相互联系,有其运转的规律,要全面系统的认识。只识天、只识地、只识人都是不足的,还要认识天、地、人、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虽然天、地、人、万事万物各有不同,但作者认为他们都符合一种大道,即天地人之“神气”——“真阳生意”的运转。一切事物的诞生、毁灭、演变都源自“真阳生意”的运转。
图2.郑所南的世界(据图3)
并以人为例加以阐释,人是父母、天地的一点“真阳生意”,在奇经八络、周身血脉中运转诞生的。同理,郑所南认为矿石也是大地“真阳生意”运转的结果。
他认为“真阳生意”孕育天地,重者为地,轻者为土,刚者为金,顽者为石……天笼罩着地,地在海洋上飘荡形成四季。
大地由岩石、泉水相间构成,分为9层,内部遍布裂隙,“气”就在这些复杂的裂隙通道里不停运转,如同脉络。《淮南子》所说的洞天福地(图2绿色部分)就在这里。
人腹脏之下的丹田生热,所以可以消化各种食物。大地之下也很热,使水缩减,消除各种阴气,形成矿石。
图3.“真阳生意”孕育天地万物
“孰知夫大地之下,皆一重土,一重泉,相间为九……层负万气,支缕万象,柔顺巩固,荡化流跃,斜细其轴,互为钳锁……张布玄网,维洛地根,非金非石,非水非土。千千万万,经攒纬织,牢牢不可解,重重不相碍,绵亘持抱。……先天先地,一脉真阳生意流衍之妙也,其大地之 神气乎?其大气之命蒂乎?此下镇地根之大宝也,真阳生意 跃为浮散,流溢于浅浅之处,则地气泄而虚耗,不用之犹不 足,凡百事皆不宜;真阳生意妙于凝合,反抱乎深深之根, 则地气密而柔实,虽费之亦有余……真阳生意,其天地人万物之福基乎?夫地之体,犹人也。……人之水脏之下极热,不热不足以化诸食,不足以运谙世事。地之水轮之下极 热,不热不足以缩诸水,不足以消诸阴气。世人肉眼不见身内支脉节节有理,竟以此身为块然之肉;世人肉眼亦不见地底支脉,井井有条理,亦竟以大地为块然之土。殊不知天地 人万物皆有文理支脉,烟缕冰撕,壁裂瓦兆,尚有文理,谓之地理,独无文理支脉乎?
图4.“地之体,犹人也”
李约瑟曾高度的评价郑所南的这一思想:“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矿物的沉积在更多的场合下,是由于冷却和降压作用,而不是由于液体因热而蒸发所引起的。但是,这一点无损于郑思肖和阿格里柯拉关于含矿溶液在循环中会发生化学变化这一卓越的见解。”
参考资料:
[1]郑所南文集
[2]刘洪波 关广岳.矿床成因理论的历史演化[M].大连:东北工业学院出版社,1992.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