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洞穴探测技术

上传时间:2024-11-22 14:20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简介:

作为洞穴探险者,首先应承担洞穴保护的责任,应该学会欣赏、了解和保护洞穴,对洞穴的任何污染和破坏都是不能原谅的。西方探洞者有一句格言是十分值得推崇的:只带走影象(印象);只留下足迹。

国内外洞穴探险概况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属中国洞穴探险的先驱。他从22岁开始从事探险旅行,历34年,有20卷巨著——《徐霞客游记》,他亲自探查与描述记录了中国南方的300余个洞穴。早在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洞穴探险活动已然得到发展,主要是对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洞穴进行探测。近代洞穴学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科学、探险、体育”三位一体的广泛的群众性运动。国外主要的洞穴探险、研究团体有国际洞穴联合会(UIS)、英国洞穴研究会(BCRA)、美国洞穴学协会(NSS)等。目前,已被探测的世界最长的洞穴系统是美国的犸猛洞(Mammoth Cave System),长556,849m;最深的洞穴则位于格鲁吉亚的Veronja Cave,深2191m(截止2007年)。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中外联合洞穴探险活动已经在中国展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最大的全国性洞穴组织,先后组织过中英、中美、中日、中意、中俄、中波、中南等四十多次联合洞穴探险,足迹遍布我国南方诸省岩溶区,完成洞穴探测长度超过2000公里,包括我国许多大型的、著名的洞穴、地下河、天坑等,都是在中外联合洞穴探险中完成的。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州山地资源所、贵州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也组织过多次中外联合洞穴探险,有许多重要发现。

我国在将近21世纪才渐渐从户外运动中衍生出群众性的洞穴探险活动,主要有红玫瑰洞穴俱乐部(HMG)、贵州师范大学洞穴俱乐部南宁红树林探险俱乐部,北京旗云、重庆奥特多、武汉指南针、南宁佰锐等,探险队伍呈不断发展扩大的趋势。

 

洞穴探测装备和物品

洞穴探险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安全保护工具,包括:探洞服、头盔、照明灯、手套、单绳装备、测绳、记录纸等。

 

服装。探洞服装一要耐磨;二要保暖,短袖衣裤是不适宜的;三不能太宽松;四要色彩鲜艳。另外,要有一双高帮厚底的探洞鞋、几双手套。

头盔。是探洞者不可缺少的装备,必须具有质轻、抗震强度大、通风透气的特点,普通的安全帽不可以用于洞穴探险。

照明。在洞穴探险中应至少携带二个以上独立的照明工具。使用腊烛、火把照明不可取;常规使用的照明有电石灯和电灯。进洞时应带好足够的备用电池、灯泡、电石和水。

绳索。是探洞装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使用单绳探洞(SRT)时更是不可缺,对绳索的质量要求很高,现使用的是静力尼龙绳,其韧性强,伸展性低,由核心和护套里外两层组成,足以保证探洞者的安全。自然纤维绳和塑料绳都不能作为洞穴探险之用。

测量、记录工具。测洞罗盘和倾斜仪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能迅速、准确的判定方位、量测坡度。测尺以30~50米为宜,更为精确快捷的测量工具有激光测距仪等。记录纸、笔和小型照相机也是需要的。

食品和水。带入洞内的食品,应是无需炊事,轻便、高热量、易消化与长期存放的食品,比如巧克力、糖果、干果、花生、压缩饼干等等;还要携带足够的饮用水。

急救包。应携带一些基本的药品,如治感冒、腹泻、蛇伤、外伤的药品,还有酒精、止痛片、绷带、胶布等。此外,一把多功能小刀和一盒防水火柴等也是不可少的。

 

洞穴探险注意事项

要有组织纪律性。洞穴探险要求至少三人同行,千万不可一个人单独进洞!初学者要与熟悉洞穴的人前往;洞中行动要发扬民主,决定路线后再行动,切忌个人行动

注意地下河及洪水。洞道不规则、深度不可测,还有淤泥、急湾、深潭等使得地下河探测非常危险。因此,必须事先作好调查和安全保护,橡皮艇、救生衣必不可少。突然的暴雨会使地下河水位迅速升高,河水奔腾咆哮,十分危险,这时应取消地下河洞穴的探测计划。

注意崩落岩块。洞壁、洞顶常有局部不稳定的岩块,因此行动时要注意随时戴上头盔;在不清楚洞内是否有人时,不要随意向洞内扔石块。在陡坡上行走时,要保持适当距离,相互照应,注意脚下不小心踩落的石块伤及下面的人。

小心迷路。洞内地形错综复杂,环境黑暗,难以辨认,尤其是探测迷宫型洞穴时,更容易迷路。应边行走,边设标志符号;经过交叉洞口时,应在洞底或洞壁上设置路标。否则,易进不易出,造成安全隐患。

注意毒蛇、毒虫。在近洞口地段有时会有毒蛇、毒虫出没,探洞时要十分小心;若不慎被咬伤,应立即采取紧急消毒和处理,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注意空气稀薄地段。在某些闭塞的洞道或枯枝腐叶堆积的地方,有时会造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高,氧气含量降低,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这种状况,可根据人的呼吸感觉、电石灯(或火柴)火焰是否正常来做出判断,并立即撤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TIPS】注意保护洞穴

洞穴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和游览观赏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洞穴探险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人缺乏洞穴保护意识,在洞穴中经常可以看到丢弃的废旧电池、塑料袋、纸屑、饮料瓶、烟头等,还有被敲打折断的钟乳石。作为洞穴探险者,首先应承担洞穴保护的责任,应该学会欣赏、了解和保护洞穴,对洞穴的任何污染和破坏都是不能原谅的。西方探洞者有一句格言是十分值得推崇的:只带走影象(印象);只留下足迹。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