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岩溶石漠化

上传时间:2024-11-22 14:07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简介:

石漠化是指在岩溶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导致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导致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岩石裸露的演变过程和结果。

石漠化是指在岩溶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导致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导致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岩石裸露的演变过程和结果。岩溶区植被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广西平果果化典型石漠化景观

 

云南省鹤庆县西山岩溶石漠化景观

 

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景观

 

岩溶石漠化分布

我国岩溶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碳酸盐岩分布区(称为“西南岩溶区”),具有分布范围广、连片分布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占西南地区国土面积的11.2%,占西南岩溶区总面积的26.5%,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岩溶区。

 

中国西南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石漠化分布图(2008)

 

岩溶石漠化危害

(1)生态系统脆弱,植被退化及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

 

(2水土流失加剧,进一步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耕地(广西,一碗泥巴一碗饭,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2-3万年)

 

(3)旱涝灾害频繁,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广南八宝内涝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居民生活贫困,文化落后

 

石漠化治理模式

(1)峰丛洼地立体生态农业石漠化治理模式

在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石漠化地区总结出的一种石山治理模式,在峰丛洼地石山地区较为普及,主要特色是:山上带“帽子”,山腰围“带子”,山下穿“裙子”。

 

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立体生态农业石漠化治理模式

 

(2)果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在广西平果果化复合峰丛谷地、洼地典型石漠化区开展的石漠化治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水柜+岩溶水开发、石山特色生态农业开发、优势物种选择与品种改良、节水灌溉培肥技术、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土地整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洼地内涝治理技术等。

 

广西果化峰丛洼地复合立体生态农业种植石漠化修复模式

 

治理石漠化石山的主要特色优势植物

 

云南省建水石漠化及其生态修复效果比较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