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岩溶”的由来

上传时间:2024-11-22 08:40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简介:

“岩溶”是水对可溶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石等)的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伴随水的侵蚀、沉积作用,以及岩体的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景观、现象及其作用过程的总称。

“岩溶”是水对可溶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石等)的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伴随水的侵蚀、沉积作用,以及岩体的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景观、现象及其作用过程的总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考察岩溶现象,探索岩溶发育规律的国家之一。明代的徐霞客历时4年在中国南部岩溶区中徒步跋涉数万里,探察洞穴300余个,成为世界上岩溶学和洞穴学研究的先驱。

19世纪,欧洲学者对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喀尔斯(Kras)高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开始将“喀尔斯(Kras)”的德语名称“喀斯特(Karst)”作为学术名词使用。我国地质学家则把“喀斯特(Karst)”称为“岩溶”。

徐霞客1636—1640年考察中国南方诸省路线图

 

徐霞客最早把岩溶山体称为“石山”,并最早提出“峰丛”这一学术名词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