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十五运源火的地学奥秘”科普知识宣讲志愿活动

上传时间:2025-11-13 15:56 来源:中国地质图书馆

简介: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万众瞩目中熊熊燃起,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喝彩,但你是否想过,这跳动的火苗,它最初的能量究竟源自何方?这圣火源自南海海下1522米冷泉口采集的深海可燃冰,通过降压分解甲烷再用科考船光伏发电引燃,创下全球体育运动史深海采火的首例。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万众瞩目中熊熊燃起,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喝彩。但你是否想过,这跳动的火苗,它最初的能量究竟源自何方?这圣火源自南海海下1522米冷泉口采集的深海可燃冰,通过降压分解甲烷再用科考船光伏发电引燃,创下全球体育运动史深海采火的首例。深海采火的任务是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十五运会执委会统筹指导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与产业单位共同完成的。火源的主角是一种叫做“可燃冰”的神奇物质,它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未来能源”,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和这次“深海采火”任务背后的地学奥秘吧!
 
 
一、深海里的“能源宝藏”
 
“可燃冰”的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天然气的压缩饼干”。在深海的高压、低温环境下,水分子会像搭积木一样,把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分子关在一个个笼子状的结构里,形成像冰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遇火就能燃烧,而且燃烧产生的能量非常大。每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约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通常藏在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物或者永久冻土带之下。
 
二、可燃冰地质调查重大进展
 
自1999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开展了系统的可燃冰资源调查。2007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计划钻获可燃冰样品的国家。2009年,在青海祁连山、西藏羌塘盆地等地钻获可燃冰样品,这是我国首次在陆域冻土区发现可燃冰,也是全球首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该能源的国家。2017年首次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超30万立方米,成为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国家 。2020年第二次试采,攻克泥质粉砂型储层开采难题,产气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2024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具备11000米钻探能力,集成可燃冰勘查试采功能, 可以说“梦想”号是可燃冰产业化进程的“核心装备”和“技术引擎”。
 
三、“海马”取火之旅
 
从1522米深的海底点燃火焰,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这背后离不开顶尖的科技装备和科学家们的智慧。想象一下,一个由科学家在船上远程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它有灵活的机械臂、高清的“眼睛”(摄像头)和强大的“大脑”(控制系统),这就是我国的“海马”号。它就像一个深海宇航员,能够下潜到几千米的深处,代替人类完成高难度任务。
 
取火四步曲
第一步:寻找宝库。科学家们首先通过探测数据,在海底找到一个叫做“冷泉”的地方。这里是“可燃冰”从海底渗漏出来的天然出口。
第二步:精准采集。“海马”号下潜到1522米深处,用它的机械臂,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样,小心翼翼地从冷泉区采集到“可燃冰”样本。
第三步:原位点燃。源火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可燃冰”进行分解,把里面的天然气“释放”出来,并创造一个可以稳定燃烧的环境,最终在深海中点燃了火焰!这突破了“深海可燃冰原位引燃”的世界性难题。
第四步:高清直播。为了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这壮观的一幕,“海马”号还搭载了超高清4K摄像头,通过光纤,将深海点火的全过程实时传回了海面。
 
四、任务的重要性
 
这次“深海采火”不仅仅是为了点燃一届运动会的圣火,它更是一次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示。它表明我国在深海探测、深海装备研发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不仅能“进入”深海,还能在深海进行“开发”和“作业”。为我们未来安全、高效地开采和利用可燃冰这种清洁能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这束火光,不仅照亮了体育盛会,更照亮了我们探索蓝色星球、走向未来的道路!
 
五、志愿活动安排
 
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十五运源火的地学奥秘”科普知识宣讲志愿活动。注册志愿者在志愿北京平台报名后,先自主学习 “可燃冰”清洁能源、海洋地质等知识,再向家人、朋友、同学或者其他人群进行宣讲。
在线学习:活动期间,关注“地调科普”微信公众号,点击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提供的二维码即可参与学习,并获取其他活动相关内容。
根据“志愿北京”要求,志愿者时长获得说明:
活动期间(2025年11月13-25日),共完成1次学习,录入1个时长。向周围亲朋好友宣讲“可燃冰”、海洋地质相关知识,录入1个时长。
学习完成后请保留截图1张。截图名称为:“XX于XX年XX月XX日完成学习”。宣讲结束后提供现场照片1张。图片名称为:“XX向亲朋好友等X(填写数量)人次宣讲相关知识”图片。共提交2张图片,打包上传至geokepuzyz@163.com。
无法提供图片、图片命名不规范的,无法录入时长。
其他注意事项:项目活动期间志愿者学习答题、讲解宣传的截图,请自行留存(半年或一年),“志愿北京”会抽查复核,如无法提供相应证明,可能会被取消时长。
 
附件:
 
志愿北京“十五运源火的地学奥秘”科普知识宣讲志愿活动报名二维码
 
“十五运源火的地学奥秘”科普知识在线学习二维码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