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质探秘 | 南石洋大峡谷:京西大地的裂变史诗

上传时间:2025-07-09 14:38 来源:中国地质图书馆 作者:李苒苒

简介: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一道壮丽的裂痕在西山的层峦叠嶂之间豁然展开,这便是南石洋大峡谷,它并非寻常的沟壑,而是大地剧烈运动的见证者,是岩石在压力下不屈的史诗。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一道壮丽的裂痕在西山的层峦叠嶂之间豁然展开,这便是南石洋大峡谷。它并非寻常的沟壑,而是大地剧烈运动的见证者,是岩石在压力下不屈的史诗。走入峡谷深处,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大地史书”,每页岩层都藏着地球深处的秘密。
 
 
一、大地之裂:地球力量的恢弘杰作
 
时间倒流一亿多年,那时的北京西山地区经历了一场名为“燕山运动”的剧变。两只无形的“巨手”自东西方向狠狠挤压着大地,使得大地扭曲、破裂、隆起,形成了重重山峦。南石洋大峡谷最初的骨架,就诞生在这场惊天动地的“造山运动”之中。
构成峡谷两侧那些高耸入云的巍峨悬崖的,又是什么神奇的“材料”呢?在侏罗纪时期,火山喷发的滚烫岩浆喷向高空又倾泻而下,炽热的“灰烬”和“碎石”层层堆积、压实,在漫长的岁月里冷却、凝固,最终就变成了异常坚硬的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这些火山力量锻造的“硬骨头”,天生就拥有屹立不倒、抵抗风化的超强能力。
 
千页书:雾迷山组的白云岩有明显的韵律层理和波痕
 
在峡谷中下部及谷底,则可见到灰白色白云岩和深黑色页岩。这些岩石与上部的火成岩截然不同,它们是更古老的元古代(约十几亿年前)沉积岩。白云岩形成于古老浅海环境,属化学沉积岩;黑色页岩则形成于缺氧深水环境,富含有机质,属碎屑沉积岩。它们的抗风化能力远弱于上覆的火成岩。
 
地层分界,也是白云岩与黑色页岩的分界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消磨掉坚硬的火成岩,使得谷底、缓坡或支沟等地露出这些沉积岩基底呢?数百万年以来,伴随着西山的持续抬升(新构造运动),永定河水系沿地质断裂带强烈下切。这场旷日持久的“拔河比赛”让大自然的力量于此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塑造出了深邃、狭窄、两壁近垂直的V形谷和嶂谷核心地貌。另外,在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下,峡谷上游高海拔区域积累了足够的冰雪,发育了山谷冰川。缓慢移动的冰川如同巨型刨刀,它们的侧向拓宽能力远超垂直下切能力,能将原先的V型谷显著拓宽、削平谷底、削直谷坡,改造为宽平的U型谷。到了后期,峡谷内又被流水持续不断的作用进行了局部“再加工”,形成了谷中谷的结构。而峡谷上部的坚硬火山岩与下部较软沉积岩的岩性差异则加剧了侵蚀的效果,塑造了陡崖与缓坡的交错。
 
神奇峡谷
 
二、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的奇观画廊
 
穿行于南石洋峡谷,如同步入一座由自然神力雕琢的露天艺术殿堂,“一峡九谷、十八湾、七十二节点”,步步惊心,处处奇景。
 
大尺度的褶皱构造
 
峡谷最震撼之处莫过于其高耸、连续、近乎垂直的谷壁。绝壁长廊,万仞如削,阳光照射下,岩壁呈现出赭红、灰褐、铁青等丰富色调,纹理清晰,气势磅礴。经典的“一线天”最窄处仅一米多宽,深邃险峻,堪称华北嶂谷地貌的典范。峡谷崖壁上,清晰展露着大型的褶皱与断裂构造。原本应水平或缓倾斜的岩层,在燕山运动的巨大力量下被挤压得扭曲变形,形成规模宏大的背斜、向斜,如同天书一般,是解读亿万年地质历史的天然密码本。黑龙潭、恋水洞等瀑布幽涧,更是山水交融的绝佳笔触。天王塔、天井悬棺等则将自然与人文奇妙融合,增添了游玩的神秘气息。
 
黑龙潭与一线天
 
尽管崖壁陡峭、谷底光照有限、土层瘠薄,但众多生命却以其惊人的韧性在此扎根繁衍,不仅常有本地区独有的珍贵植物生长,峡谷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植被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偶遇崖壁上的斑羚
 
三、未竟之书:一眼万年的瑰丽传奇
 
新构造运动仍在缓慢地抬升着西山,永定河的支流仍在谷底奔流不息,持续进行着精微的侵蚀与塑造。风化作用昼夜不停,在崖壁上留下新的痕迹。今日的南石洋大峡谷,依旧在以岩石为纸,以流水为笔,以亿万年时光为墨,于京西山水长卷上书写着大地裂变、生命演化的不朽传奇。
 
天官赐福,白云岩形成的“天棺”,估算可能有6吨重
 
(文中配图摄影:李苒苒)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