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羚羊峡谷,被誉为地球十大地质奇迹之一。
外观及特征
从地表看,羚羊谷似乎平淡无奇,其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
那么,它为什么会被评为世界地质奇迹呢?只有当你深入谷底后,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谷壁岩石好似被精心打磨,表面纹层顺着岩壁丝滑地流淌。
羚羊峡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颜色。它并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自然光线通过不同深度的红色岩层缝隙而折射入洞内的,因为一年四季的光线时刻在变化,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每当有阳光穿过峡谷缝隙,羚羊峡谷就会幻化出奇异的色彩,一眼望去五彩斑斓、绝美壮观。
同样,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
你可能会好奇什么是狭缝型峡谷?狭缝型峡谷是一种狭窄的峡谷,由流水侵蚀岩石而形成。大多数狭缝型峡谷的岩石组成是自砂岩与石灰岩,少数是花岗岩及玄武岩。但只有极少数的溪流才可以形成狭缝型峡谷,必须满足当地岩石特性以及区域降雨的条件,因此羚羊峡谷的地质景象极其难得。
组成及地质构成
羚羊峡谷在地形上分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两个独立的部分。上羚羊峡谷称“裂纹” ,而下羚羊峡谷则称“螺旋” 。下羚羊峡谷位于地下,需要借助金属楼梯和绳索配合才能深入地底。
羚羊峡谷主要组成地层为层理清晰可见的红砂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时期,砂岩地层由粒径大小不一的岩屑组成,其岩性相对变质岩或者火山岩而言更为柔软,因此较容易受到风和流水等的剥蚀。
羚羊峡谷本质上就是一条地下河道,是由一系列壶穴连结贯通而成的。而壶穴作用是用于研究基岩河道底侵深切与地壳岩石剥蚀与抬升的重要机制。
壶穴是一种普遍的地质构造,它以光、曲、滑、漏、透、空为特征。
当季节性的洪水顺着岩石内垂直的节理面流入地下,激流冲动河底的砾石,在无数洼坑里旋转、研磨、刻划、撞击着基岩,漩涡中的岩石碎块与矿物颗粒像一个个锋利的钻头,不断刨蚀掏空河底的基岩,形成无数水壶形状的大大小小的洞穴,这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壶穴。
形成原因
羚羊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由于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
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暴增的雨量使得水的流速相当快,湍急的水流顺地势冲刷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再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日积月累,地貌就发生变化,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总结
羚羊峡谷的美丽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来自于其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谐。在这里没有车水马龙,人声喧闹,只有清脆悠扬的鸟鸣,吹过岩罅的细细风声。
羚羊谷以奇特的地质构成和宁静的环境为人所吸引,它拥有珍贵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相信我们人类在未来可以谱写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
文献资料来源:
[1]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 第6期
[2] 《中国科学探险》2014 第2期
[3] 嵇少丞,从美国羚羊谷看基岩河道的底侵深掘机制,科普园地,2017
[4] 《大自然探索》2005 第2期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