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珊瑚寻踪

上传时间:2019-12-30 09:42 来源:北京大学 作者:江世豪

简介:

  当我们从天空中向澳大利亚的东岸眺望,碧蓝的海水里,有一片20万平方公里的礁石,就像延绵不断的水下城墙,平行着海岸线延展开来。城墙之上,波浪打碎了阳光,使得这片裹挟着太阳光辉的海,显得温暖而清澈。我们潜入海洋,屏住呼吸,仔...

 

当我们从天空中向澳大利亚的东岸眺望,碧蓝的海水里,有一片20万平方公里的礁石,就像延绵不断的水下城墙,平行着海岸线延展开来。城墙之上,波浪打碎了阳光,使得这片裹挟着太阳光辉的海,显得温暖而清澈。我们潜入海洋,屏住呼吸,仔细探望,就会惊异于这片厚厚的城墙,原来是一片如此缤纷多彩的海底森林。这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珊瑚林。柔软轻盈的珊瑚触须,在海洋中随着洋流摇摆。小丑鱼在这穿梭游戏,颇为轻松惬意;狮子鱼则张开了众多的鱼鳍,身体好似像插满了旗帜,耀武扬威;龙虾悄悄地潜藏在“森林”底部的洞穴里,偶尔挥舞着大钳,猛然出击,捉住路过的猎物;豆丁海马则是把自己隐藏在珊瑚从里,用两只黑色的眼睛,慵懒而警惕地打量着旁边的一切。

图1 珊瑚礁中隐藏的豆丁海马

这一切都是在珊瑚林中的故事。从表面看,这些珊瑚和常见的水草颇为类似,就像是这一幕幕戏剧的背景,一点不掺和正在上演的精彩剧目,独自在后边默默生长。然而,珊瑚真正的生长过程,却和这些表面的安静和谐大相径庭。这些看似温顺的珊瑚,这些不能游走运动的珊瑚,这些被我们的祖先称为“海柳”的珊瑚,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当我们凑近一株珊瑚,会发现这个庞然大物确乎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珊瑚虫组成的。这些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大多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主要以各类浮游生物为食。海流带着浮游动物飘荡,珊瑚便时刻“守株待兔”,利用他们的触须迅速捕捉那些靠近的猎物,依靠其口的蠕动将猎物送入胃里消化,再将残渣从口中排出。群体珊瑚甚至会共用同一个胃进行消化。一个个小小的珊瑚虫利用这些能量使自己不断成长,并将海水中的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搭建起他们坚硬的骨架,就像人类不断摄取营养,使得骨骼不断生长一般。就像这样,珊瑚虫完成了一项不可思议的任务,用柔软的,小小的躯体,搭建起来了这样一片广袤的珊瑚林。对于每一种生物,死亡终将降临。当珊瑚虫肉体最终消失不见,它的骨架仍然挺立保留,便铸造完成了这世界上最宏伟而巧夺天工的“建筑”——珊瑚礁。

 

 

2 珊瑚虫个体

如同“一山不容二虎”的谚语,珊瑚之间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不同种群之间也会争抢领地。当然,他们不会像鱼类一样轻巧地移动,只是当他们通过珊瑚自身所携带的信息分子感知到了其他种族距离过近的时候,便会发动一场战争。他们伸出触须,迅速地往对方的身上蛰去并缩回,相互蚕食。只有胜利者才能获得这块领地,失败者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便是大自然的物竞天择。有竞争就有合作,珊瑚虫常常和一种虫黄藻合作共生,这种藻类大多呈现黄褐色,寄生在珊瑚体内,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珊瑚则为他们提供生存的庇护。这也是为什么珊瑚大多要在浅海生存的原因,随着海洋变深,阳光被吞噬,只有茫茫一片的漆黑,虫黄藻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养分了。这对盟友彼此照料,各得其所。植物和动物相互共存的不可思议,在自然界里达到了美妙的和谐。

阳光褪去,静谧的夜到来了。在潮汐的影响下,珊瑚开始了他们盛大的繁殖活动。珊瑚从他们的身体里排出颜色各异的卵,一粒,一粒,脱离他们自身,被洋流拥入怀抱。一株珊瑚一次能排出上万枚卵。另一些珊瑚则像喷气机似的,一股脑地喷出大量的精子。当那些卵和精子偶然相遇,一个新的生命便孕育出来了。受精卵数量庞大,他们浩浩荡荡地漂流着,大多数在旅途中成为了其它动物的佳肴,少部分能够继续发育,并且长出鞭毛,辅佐他们移动。只有更少的一部分会降落到合适的居所,最终固定下来,成为新领地的开拓者。即使能够固定下来,珊瑚在生长过程中仍然面临被鹦嘴鱼等捕食者啃食的厄运。最后的幸运儿,才能够长成我们所见到的珊瑚。珊瑚就是这样繁衍下去,生生不息。

 

图3 珊瑚产卵的盛况

当新一天的朝阳再次将海洋浸染得绯红,珊瑚们又将开启一段新的生命旅程。在地球历史上,珊瑚是一个古老的物种。横版珊瑚、四射珊瑚等都已相继灭绝,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等则在现代欣欣向荣,未来珊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珊瑚在海洋中的生命过程起起落落,看似原始的生命体中,却体现了其独特的存活方式。同时,疏松多孔的珊瑚礁,是油气资源理想的贮藏地;珊瑚作为海岸的屏障,保护了海岸线及上方的城市;珊瑚森林的优越环境,为多样的生物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栖息地。我们或许会感慨生命的智慧,但是事实上,我们大概并没有资格用我们的想法去定义智慧。我们只能惊讶于生物的精巧美丽,变化万千。 

  

图4 现代的六射珊瑚之一:脑纹状珊瑚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