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祁漫塔格——我的诗与远方

上传时间:2019-12-27 10:02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作者: 胡朝斌

简介:

如同北岛在《青灯》里说的那样,“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闲暇之余的阅读,在拓展我们思维深度的同时,也影响着生活习惯;工作之中的远足,在完成既定考察任务的背后,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 去哪不重要,走多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如同北岛在《青灯》里说的那样,“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闲暇之余的阅读,在拓展我们思维深度的同时,也影响着生活习惯;工作之中的远足,在完成既定考察任务的背后,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

去哪不重要,走多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有一份内心的坚守与执着。作为一名长期驻守野外一线的地质人,坚守的应该就是职业初心,执着的便是对于不断探索的热爱。如此,应该就是所谓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无论是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还是遮天蔽日的飞沙走石,笔者都试图将这些野外工作的真实点滴,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遇见祁漫塔格

草长莺飞的五月,驱车在柴达木盆地西南边缘虽然些许的疲惫与困倦不时来袭但视野所及的一切总能让人瞬间热情满怀:远处山峦上的一抹冰雪、偶尔略过的一汪清泉、天空飘过的丝丝流云,都在提醒着过往的行人这一切终将会是记忆中刻骨铭心的存在

经历了翻山越岭的舟车劳顿、不遗余力的资料收集,队伍按计划到达了坐落在祁漫塔格山北麓的花土沟镇,这是一个因石油开采而迅速繁荣起来的西北小城。

野外工作区所在的祁漫塔格山是东昆仑山的北支,人烟稀少,属高原无人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一年中只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是可供工作的。当祖国大部分地区已是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祁漫塔格山依旧是一片银装素裹,皑皑白雪坚守着冬天的最后一道防线。

 

祁漫塔格山

 

(二)开启探索征程

如歌里所说人生起浮,我们了然,今日开启新的旅程,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希望相随,一路前行”。山再高,高不过人的意志;路再长,长不过人的双脚。每一天的点滴和经历,都会在心里留下痕迹,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短暂休整之后,新一年的野外工作随即拉开序幕。工作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简单的平地步行都显笨重,至于爬坡向上更是步履维艰。要想在艰险区完成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地质调查任务,平均每人每天需徒步越野8公里以上。因此,每天的野外路线设计及工作内容安排,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及生态情况等多方面信息,从而精心设计规划,以保证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


探索

 

脚印

第一个月的野外工作总是最为繁重,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前期踏勘任务,并迅速摸清工作区内的道路通行情况,因为这是地质调查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早年矿山开采留下的简易土路,虽可供车辆通行,但其余大多区域却人迹罕至,交通极为不便。此时,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们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而翻山越岭、时而趟川过河,每当山重水复之时,总能有柳暗花明之感。经过全体的不懈努力,无需多时,一张密集的交通网络便建立起来。踏勘完成之后,调查工作就大规模的展开了。我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几名骨干人员各有侧重,各司其职。路线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综合异常检查、样品采集等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悄无声息中,祁漫塔格山的积雪已被我们的工作热情所融化。 随着暑假来临,地质院校的实习生们被陆续安排到各地的野外工作队伍中。几名95后年轻人的加入使得我们的队伍力量迅速壮大,团队氛围更加的融洽和谐。

 

车队

气温转暖,牧草丰盛的祁漫塔格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野驴、野牦牛、棕熊、盘羊、岩羊、黄羊、藏狐、狼等生灵,也总会在不经意间与你擦肩

大自然的偶遇给枯燥的野外工作带来许多欢乐。尤以第一次出野外的实习生们,初次遇见野生动物时兴奋得不能自已。像我们这类“老地质”早已见怪不怪了,反倒是这些“地质新人”的异常举动更能引发我的开怀一笑,也总是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笑声中不免夹杂着许多感慨。

“地质新人”纵情体验现实版动物世界的时候,老地质队员们的心中却时刻紧绷着一根“安全弦”,因为我们知道,在牛羊群之后可能跟着的是狼或者棕熊。这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常年在昆仑山工作的地质队员大都有过遭遇危险动物的经历,此时,避免正面相遇,便是最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

扬沙驰骋

(三)盛夏“小搬家”

两个多月分秒必争的努力,也是硕果累累、收获颇丰,新发现多处找矿线索。其中,豹子沟上游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展现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这一发现,让所有队员曝晒得黑红的脸上,笑意盈盈、欣慰满满。

随即,下一步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但困难的通行条件成了进一步工作的最大障碍。车辆及补给物资只能到达豹子沟沟口,而此处距离目标工作区路程超过10公里。项目负责人出于安全及工作效率等多方面考虑,决定以“小搬家”的形式开展工作。

“小搬家”也称为“打游击”,是一种无固定驻地的移动性工作方式,通常是两到三人一组,带上帐篷、干粮、水等必备物资,在野外连续工作3-5日后返回常驻驻地。这种工作方式具有“适用性强、效率高”等特点,但也对地质队员身心素质有极高要求,留宿野外也会大大提高遭遇气候突变、野生动物袭击、高原反应等风险。

对于“小搬家”,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们都耳熟能详,在建国初期的地质工作中尤为盛行。地质大调查以来,随着野外物资补给的改善及卫星电话、北斗系统的迅速推广,野外工作的安全系数显著提高。尽管如此,每次“小搬家”之前项目组都需根据人员、天气、地形条件等因素精心布置,并安排多套应急预案以确保万无一失。

 

宿营

第一次“小搬家”耗时三天,全程徒步,物资补给均为人力拉运,近八个小时负重爬山,对人员体能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扎营地点选在了一处宽阔的草滩上。充沛的雪水、茂密的草甸,使得这里成为啮齿类野生动物的天堂。到达预定扎营地点,已是内地的傍晚十分,由于较高的纬度使得日落时间推迟到了9点以后,此时的祁漫塔格山依然艳阳高照。成群的旱獭、高原兔鼠从草地里钻出,警觉的观察着刚刚到访的这些不速之客,这些可爱的精灵让大家内心激起一丝丝怜爱,疲惫之情一扫而光。

时间如金,来不及挥霍,短暂的休息之后大伙便继续忙活起来。

日落前的几个小时,队伍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扎营地点完成扎营、搭灶、生火,另一部分则需在营地附近开展路线地质调查。

也许是天道酬勤,这一天,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取得了新的找矿突破。当我们背着满满的矿石样品回到营地时暮色已深,留守的队员已经搭好了帐篷、烧好了热水。大家团团围坐在灶火边,三言两语便赶走了山风吹来的凉意。当大家还在为新发现欣喜不已之时,锅里煮着的泡面已经沸腾散发出阵阵香气,而此时掌厨同事拿出了几颗一路珍藏的鸡蛋,让本就活跃的气氛更加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筷、我一勺,本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被我们吃出了玉盘珍馐之感。饱餐之后困意袭来,不多时,帐篷里鼾声四起。一切回归到了平静与安详。

 

山巅

晨光熹微之时,马蹄声、犬吠声惊起了还在熟睡的我们。

好奇的牧民与初来乍到的我们相互打量着,在无人区里能遇到人烟,的确是件值得称奇的事情。

黝黑的肤色、直挺的鼻梁、魁梧的身材彰显着维吾尔族牧民的独特个性。显然,牧民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欣喜,或许是因为在孤独放牧过程中找到了排除寂寞的伙伴,或许只是因为能够在无人区偶遇“同类”而产生的莫名亲切感。

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丝微笑、一个手势、一份发自内心的真诚,足以打破一切陌生。于是一种友好与信任很快地建立在彼此之间。野外携带的物资考查采集的样品沉重而又繁多牧民与马匹的加入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持续了近半个月的豹子沟“小搬家”工作进展顺利,找矿成果显著。

随着野外工作的推进以及成果的不断上报,项目组迎来了上级组织的野外检查。说是“检查”,更多意义上是“指导”。我们的队伍组成偏年轻化,经验难免不足。领导、专家的莅临检查好似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排忧解惑指明工作方向

 

马上英姿

(四)感恩与别离

又是一个落霞天的黄昏祁漫塔格的风徐徐的轻抚着每一个人的面庞。仿佛所有触动人心的场面,都需要这样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背景,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依依不舍。

离别之期悄然而至,实习的学生们便要收拾行囊、返程回校。两个多月的相处不长不短,但也共同见证了很多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野外地质队伍的离别通常是一场欢聚的盛宴,是为了庆祝丰硕的工作成果,也是为了犒赏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正宗的新疆烤串、手抓羊肉自然是这场盛宴的主角,搭配上高原青稞佳酿,肉香而酒烈,唇齿回味。

三巡酒过,便能一扫数月的野外艰辛。酒后的人总是最容易动情,司机师傅们拉着年轻人的手唠起了家常,老地质队员们互相吹嘘着各自地质生涯的传奇经历,临走的学生们则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告别。

有泪水、有拥抱,有难过,也有依恋,彼此之间的历练与成长,让每个人心里都对这里的自然万物、风土人情,充满了感动与感恩。但我想,更多的是对下次相逢的期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因为以后的日子,无论在哪,祁漫塔格的一切,必将长存于心。

(五)铭记与忘记

九月下旬,祁漫塔格山区逐渐开始了新一轮的雪花飞舞,牧草由深绿转为金黄,转场的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大雪封山前去往越冬的草场。与此同时,一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也接近尾声。我想,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回首这一路的探究,有磨难、有沟壑,更多的则是历练、成熟、收获和感激。

 

秋色

国庆节前夕,通常是野外工作队伍收队的高峰期,繁华的花土沟镇将逐渐回归宁静。队员们收拾完自己的行李装备,便将开启返程之旅。汽车在G315国道上飞速奔驰,归心似箭。窗外祁漫塔格山依然安详的坐卧在远方,肃穆庄严。此时,雪线已蔓延至山腰,如初来之时一般模样。

行走于世负重前行行囊里的东西记录了每一段过往但总有一些东西应该丢弃忘记因为那些伤痛会让人疲惫不堪,当然,也有很多的难忘瞬间,值得我们一生去铭记、去珍藏,比如祁漫塔格的点点滴滴。她如同沙漠绿洲,给了我信心;如同夏日绿荫,让我身心舒爽。有了她,我人生的行囊得以充实,望着那沉甸甸的收获,不禁展颜一笑,人生中那些痛苦磨难,最后都是自己的一番收获。

没有不经奋斗的岁月没有不去实践的青春怀揣一份对真理和自然的敬畏执着于内心对诗和远方的追求一朵花一片云一缕长风一份坚持构成了我心中的祁漫塔格 

仅以此文纪念在祁漫塔格工作的日日夜夜。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