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杨树下的琼浆玉液—玉髓

上传时间:2018-12-17 09:39 来源:(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作者:吴新伟

简介:

“琼浆玉液”一定让人们联想到香漂四溢的美酒,“大杨树下的琼浆玉液”更会使人猜想到大杨树能出产出一种令人不能拒绝的美食。不过,这里所说内容是大杨树古火山馈赠给人们的礼物——玉髓,一种能够衬托人的品行抚慰心灵的美玉。

大杨树是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及周边地域的简称。泛指嫩江(黑龙江省嫩西南部)西岸古里河、多布库尔河、甘河、奎勒河等支流的流域地区。据史料记载和考证,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只是片空闲的开阔地,生长着灌木丛生的小树和草甸子,没有高大的树林。但在甘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却生长着两棵伟岸高大的白杨树,其直径约1米多。因其挺拔秀美、枝繁叶茂、地标明显等独特景观,当地人和外埠商旅逐步地以此为标记来进行皮货、木材等物资的贸易,久而久之成为远近有名的商贸市井。大杨树之名便由此而来。

建国初期,由于这里具有肥沃的黑土地和宜人的气候,成为发展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许多生产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大型农场如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目前,这里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产粮基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人逐步对农耕过程中出现的彩色石头有了新认识,并开发了它的经济价值,时至今日,大杨树地区的玉髓已雕琢成手镯、手串、手把件、摆件、奇石等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里的人们对玉髓的使用和发展就像人类历史的长河一样漫长。《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赤玉便是指红色的玛瑙。《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肃慎即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又称息慎。传说舜、禹时代肃慎已与中原有了联系。到周武王时,肃慎贡奉楛()矢石砮(),臣服于周。楛矢石砮即箭头为青石(黑耀石)箭身为荆木的弓箭。说明在久远(3000年以前)的东北先民们已经掌握了打磨石头制造精美饰物和工具的能力。

2015年前后,大杨树兴胜村居民在春季农耕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红色、橙红色、橙黄色、黄色和白色的玛瑙碎块,略带(蓝)灰色,随手带回家放在窗台上。不知何时被有心人夺了去,不久田里就多了捡石头的人,一批接一批,田家也不得不守在田边出面劝阻,“等收了大豆再来捡吧!”。2015-2016年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一槌定音栏目进行过一场关于紫罗兰翡翠与“嫩江蓝宝”的鉴赏节目,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还作了这两种宝玉石的知识介绍。就这样蓝玛瑙、“嫩江蓝宝”快速地融入了人心,成为当地宝玉石中的新贵。就连农庄中的老大妈也会对外来人说:“我们这里没有好石头,好石头在×××”。目前,可以示人的最大蓝色玛瑙原石在“石缘玛瑙”作坊,重3.6kg。如照片1

     

  产于大杨树的蓝色玛瑙及饰品

对于蓝色玛瑙的原石来说,它呈片状和不规则状块状,半透明状,块小的显灰色或深灰色,块大的显深灰色至黑灰色,块体越大颜色越深。在聚光手电照射下,反射出蓝或深蓝色或艳蓝色,那是一种即使瞥上一眼也会铭记于心蓝。蓝色玛瑙原石经雕琢后的饰物,其蓝色的深浅要视物件的厚薄而定,厚者蓝,薄者浅蓝或是一种淡雅的紫罗兰色,多数饰物以其为主色。

看着蓝玛瑙淡雅的紫罗兰色,心情便会趋于平静,心静则气平、气顺,则可凝思致远,忘却烦恼和劳累。也会聚集心神专于思索,提高读书能力,助于脑部记忆。对旅行在外的人来说,能心静气平,则思绪周密,行动有则,自然会免去一些负面的影响,不生是非,佩带它如同护身符加身,保得旅途平安、避邪化煞。摸着这样的物件,手感触到的是滑润、细腻和圆润的饰纹,心情愉悦,心身舒展,自然会是心率下降,血压降低,缓解一下疲惫的身心,有助于身体健康。就传统的五行理论来讲,蓝色玛瑙主水,且主人体七轮中的喉轮,可增加自我表达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大杨树玉髓的形成原因

这样好的资源是如何来的呢?按照地质专业的理论和说法是:大杨树盆地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的一部分,形成于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距今约130-115Ma左右),曾出现过许多次宏伟壮观的古火山喷发事件,玉髓就形成在这样的火山喷发过程中。也可以这样理解,火山物质从地下深部,以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向地表涌近。在其上升的过程中,其上部所受压力不断减小,体积却不断增大,硅质成分从熔融岩浆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硅质熔体,它随火山爆发散落在古火山口的附近或随熔浆流到低洼处。这些硅质熔体随着环境温度、压力的降低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髓体。如水晶、玛瑙、蛋白石和碧玉以及从火山口流出的黑耀岩、松脂岩等。也就是说玉髓形成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出现在喷出岩中的空洞、热液脉、火山温泉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及风化壳中。有的玉髓结核内会含有水和气泡,非常有趣。它的物理性质与石英一样,都是SiO2成分,也像家的玻璃制品一样。

由于这些火山物质来源于地壳的深部,含有少量的金属元素,如钛、锆、铬、钨、锰、铁、钴、镍、铜、金、锌等,这些元素可以使玉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蓝玛瑙就是含有少量的Cu而使之成色。

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事件,虽然是各种地质作用不断积累的漫长结果,也是一个突发性事件,也就是说在火山爆发过程中,硅质熔体与成色元素之间没有选择规律,是无序的,这就使大杨树下不仅出产蓝色玛瑙,还会有许多其他的有色玛瑙和与之相伴的宝玉石和奇石。

玉髓的家族成员

玉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作为饰物出现。玉髓因其色彩丰富质地透彻,一般都作为高档工艺品的原材,用于雕刻创作。据中国地质科学大辞典,中国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将玛瑙、碧玉区分为玉髓的不同亚类。

玉髓(又称石髓)在矿物学上是指隐晶质的石英(化学成分为SiO2)集合体,宏观上呈均匀的块状构造。其纤晶石英含量在90%以上。密度2.55-2.70/厘米3,硬度6.5-7.0,半透明到近不透明,或显带状构造。

玛瑙即是指具有明显环带状花纹的玉髓。玛瑙原石有皮,内部可显示一层层的同心环带构造,玛瑙的中心可以是空的,可以有水晶晶簇附生其中,也可以充填了水(称水胆玛瑙)。玛瑙除按底色分为红玛瑙、蓝玛瑙、绿玛瑙等外,还按花纹、色形分出更多的品种:如红白杂色相间、纹细如丝的缠丝玛瑙;花纹如树枝的树枝玛瑙、柏枝玛瑙;花纹如青苔的苔纹玛瑙、水草玛瑙;等等。

碧玉是一种半透明到近不透明的块状玉髓。矿物学上特指致密块状、隐晶质的石英集合体。中国珠宝业界称之为肝石,又按颜色、花纹或结构冠以羊肝石、鸡肝石、胆青等名称。又因颜色和质地又像古朴的陶器,还有人称古陶石!以颜色为特征可分为绿碧玉、红碧玉等。他们色调均匀,不透明到微透明,光泽晦暗时易区分于玉髓,光泽明亮时其粒度较粗,不如玉髓细腻。以结构、构造特征分出的品种如眼球状碧玉、缟碧玉、风景碧玉等。

以上对玛瑙和碧玉概念的界定,可以想象为玛瑙自带花环,碧玉酷似古陶。

杨树脚下玉髓多

大杨树的玉髓种类繁多,主要是玛瑙和碧玉,其次是树化玉和蛋白石。相应的观赏石也不少。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说。

炫耀的玛瑙

玛瑙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其近乎平行的层圈结构和色泽以及透明性。颜色以红色、橙红色、柠檬黄色、白色为主,粉红色、蓝色和紫(红)少见。也就有了“紫稀蓝贵”的说法,但大杨树都有。玛瑙质地纯净,透明至半透明,裂痕较少,大小不一,最大块度875px。缟纹清晰,也具有花丝状结构的水草玛瑙。

大杨树的红玛瑙、橙红玛瑙、粉红色、白玛瑙等较为常见,如照片2-4。而其特有的是蓝玛瑙,因大杨树蓝玛瑙地处极寒之地,且水头足,蓝度高、正,同时,不同于土耳其蓝玉髓的是有明显的缠丝纹,有些还有水晶晶簇,更是难得佳品。成为近几年追捧的热点,大杨树蓝玛瑙的颜色又可细分为蓝色和俏色两个系列,蓝色包括靛蓝、天蓝、浅蓝等,俏色包括蓝白、蓝黄、蓝黑、蓝红等。


 

  红色玛瑙原石与手串


         粉红色玛瑙雕琢挂坠                  橙红色钱币石玛瑙

玛瑙观赏石

现代人赏石,除注重奇石的空、陋、透、瘦外,还十分注重石的质地、色彩、纹理。玛瑙石质地坚硬而又细腻,色彩绚丽,纹理奇特,它集质、色、纹诸美于一身,是一种上乘观赏石。在大杨树出产的玛瑙观赏石中,较为典型的是球形硅质、硅钙质观赏石。

“玛瑙球子”是当地人对它的俗称,知名度很高。是指外形酷似球形(也有椭球状的)的玉髓体。外貌上像许多个石球堆积在一齐而形成的大球,其大小不一,重量不一,有的直径不足25px,有的大到近2500px。其外皮浅灰-灰白-黄白色。其内有实心的,也有空心的。就像西瓜一样,有皮有肉,瓢有实的,也有虚的。“玛瑙球子”里的瓢就是玛瑙,不过这种玛瑙具有同心环带状和放射状结构,而这种结构不致密而使其不能单独加工利用。只能整体加工成观赏石。

“玛瑙球子”以外形、内部特色结构和色彩斑纹为观赏评价内容,当然,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凡能引人共鸣者为佳品。

如果您在野外看到了“玛瑙球子”,您就基本上站在了古火山口上,附近很可能就有您意想有到神奇玛瑙世界。

 

        

                   “佛手”玛瑙               神工花瓶

神工“花瓶”是与纯玛瑙物件有别的另一类玛瑙观赏石。最大的特点是其主体是玛瑙质的,但其最张扬的部分,也就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是钙质成分形成的景观,这就是钙硅质玛瑙观赏石。“神工花瓶”的主体像家用的花瓶,由上小下大的两个玛瑙球连接而成。在下部大玛瑙球体中部,从里向外长出一朵白中带绿的石花,花瓣多层,并且花瓣与瓶体分离,花瓣之间也相互分离,独立喷张。这样的观赏石是在中生代生成的,一直保留至今无大损毁,实属罕见。这类(钙硅质)观赏石的个体一般较小,形状多样,还有成丝状的花束(只看到痕迹)。

这样的观赏石拥有多色的外皮,颜色有深有浅,从灰黑色到灰白色。它以实心硅质(SiO2)为核,并占据观赏石的多半部分,剩余空间为钙质(CaCO3)所占用。由于钙质成分的矿物结晶习性与硅质成分的结晶习性不同,钙质成分呈放射丝束状、螺旋片状、花瓣状沿着玛瑙体上的孔隙或孔洞向外生长延伸,而成为独特的“神工花瓶”或其它样式的观赏石。

低调的玉髓——碧玉

碧玉的色彩、花纹远不及玛瑙,形象地说它就是硅质(隐晶质石英集合体)的石头。它有块状的,也有片状的,半透明到近不透明。其断口常呈砂状,有磨手的感觉,如若具有滑润感的就可以用作碧玉来加工。它也常常是色泽不纯、表面暗淡无光、花纹零乱无序、不被注意的石头。不过其上若具有异色的斑纹,就可能雕琢出具有点石成金的作品。

大杨树的碧玉以砖红色、暗绿色、橙红色为主(如照片7-9),灰白色、翠绿色和灰褐色少见。这些碧也产出于古火山口附近。其结构以块状为主,少量条带状和条纹状。碧玉表面滑润者即具有可雕琢性。

   红色碧玉原石及饰品        


   橙红色碧玉饰品             翠绿色碧玉原石

给光就灿烂的玉髓——蛋白石

蛋白石又称欧泊石、闪山云、彩石等,是一种贵重宝石,世界上主要出产于澳大利亚,其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的水合物(SiO2·nH2O),即是一种含水的非晶质的二氧化硅。透明至微透明,表面玻璃光泽,呈多种颜色,如灰、黑、粉红、黄色等。蛋白石主要通过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而成,是天然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它与多数宝石不同,属于非晶质,没有固定所的外形。会因为宝石中的水分流失而逐渐变干,并出现裂缝,断口贝壳状。蛋白石在矿物学中属于蛋白石类,是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石,大杨树近期也有发现,块体通常不大,多见75px以下者,如照片10。这种宝石一般雕琢成弧面形,只有这样,当一束光线照射到它表面上时,光被其特有的层圈结构分解后再折射出来,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彩色光,星星点点的布满宝石表面,这也是当地人称之为彩石的缘故。这种宝石多用于宝石手饰上的戒面。

 

 黄色蛋白石物件              

最具禅意的玉髓——树化玉

在博物馆中或在一些城市的主要场所,可以看到称为硅化木的树化石。它颜色偏黄,表面粗糙,枝杆挺立,树的年轮线清晰,它是在久远的地质时期里,被深埋于土中,经过长期的地球化学作用而形成,这可能就是记忆中的树化石。也会联想到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

在大杨树的甘河农场,出产一种当地人称为“树化玉”的、玉化程度极好的硅化木。其表面手感滑润,光泽明亮,颜色有黑色、红褐色、黄褐色。特别是黑色“树化玉”倍受追捧,甚至出现“租地”挖掘寻宝的现象。这种“树化玉”是古火山熔岩包裹树杆使之碳化、硅化、玉化的结果。被碳化的树杆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也就是硅化木。而后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因其被人们熟悉纹理和滑润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

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来看,树属木,玉为石,属土,木克土,树是要克土的;反过来,土生金,玉中含有许多金属元素,属金,金又能克木。这是一对始终相克的天然冤家。但由于它们的互相包容、相互结合,才创造出树化玉这般天地精灵,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西依大兴安岭,东濒松嫩平原的大杨树是拓跋鲜碑祖先最初居住过的地方,北国风光与生俱来的蓝天、白云和草原牧歌,赐予了当地人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碧玉、玛瑙,点缀在嫩江之畔。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