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历数各地的地质博物馆及镇馆之宝!

上传时间:2025-08-01 11:26 来源:桔灯勘探 作者:小桔

简介:

地质博物馆承载展示着地球的演变与生命的进程,收藏着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标本,感受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凝结了亿万年地质孕育而成的矿物之美,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数亿年间地球和生命的历史痕迹。

地质博物馆承载展示着地球的演变与生命的进程,收藏着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标本,感受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凝结了亿万年地质孕育而成的矿物之美,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数亿年间地球和生命的历史痕迹。
 
一、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以典藏系统、成果丰硕、陈列精美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收藏地质标本55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
 
中华龙鸟恐龙系列化石(图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
 
水晶王(图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
 
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萤石与方解石晶簇(图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
 
该标本于1998年采自湖南省临武县香花堡某矿区晶洞顶部。标本长120cm,宽90cm,高46cm,重约2吨。这件标本由白色片状方解石晶簇与绿色粒状萤石晶体相互共生组成;方解石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然而如此巨大的方解石晶簇却非常罕见。
 
欧泊(图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
 
二、山西地质博物馆
 
 
山西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位于山西太原市滨河西路,迎泽桥北,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陈列面积11811平方米,是山西省唯一一家普及矿产资源和地球科学知识的专业科技类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岩石、矿产、古生物化石珍品及世界各地矿物珍品瑰宝,共有藏品5.1万多件,藏品丰富、种类齐全、稀有性和独特性俱佳,其中发掘和收藏的山西山西鳄、王氏鳄等化石,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山西鳄化石(图自山西地质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的古生物藏品多数为山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山西本土发现挖掘,如发掘于左云县的剑龙、云冈龙化石,发掘于天镇县的特暴龙上颌骨、齿骨化石,发掘于吉县的山西鳄化石、榆社的王氏鳄化石和发掘于兴县的大唇犀化石。
 
杨氏天镇甲龙(图自山西地质博物馆官网)
 
杨氏天镇甲龙发现于大同天镇县,它的背部披覆着厚重的骨质甲板,尾部有巨大的尾槌用来自卫,尾槌的力量足以将大型恐龙的肋骨击断。
 
三、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位于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 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目前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面积最大。
整个展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件,包括不同地质时期各类化石、各类矿物岩石宝玉石等。
 
祖母绿(图自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官网)
 
锂辉石带围岩(图自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官网)
 
主要有国内著名的生物群化石系列,如“贵州海生爬行动物群”、“辽西热河生物群”、“山东山旺动物群”等,安徽特色化石群标本,如 “淮南生物群”、“巢湖鱼龙动物群”、“皖南恐龙动物群”等,各种尺寸的矿物晶体、造型石、观赏石、陨石等。
 
巢县巢湖龙(图自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官网)
 
四、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路交汇处。省地质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57年的原地质部贵州省地质局全省地质资料处,承担地质资料馆、地质陈列馆、地质图书馆职能。2008年1月,省编委办批复成立省地质资料馆;2020年8月,省地质资料馆正式更名为省地质博物馆。
 
镇馆之宝——关岭创孔海百合(图自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超大型、密集共生创孔海百合标本,是目前已知自然产出面积最大、保存最精美的海百合生态化石标本,长12.5米,宽8.2米,面积高达102.5平方米,重约25吨,由一大、一小两组完整的海百合假浮游生态群落组成。
 
镇馆之宝-梁氏关岭鱼龙(图自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长9.3米,是目前发现保存最为精美的一件梁氏关岭鱼龙化石标本,骨骼清晰,还保存着生前所吃的食物残渣,梁氏关岭鱼龙化石的身边还共生保存了海百合类、鱼类等化石。
 
镇馆之宝-邓氏贵州鱼龙模式标本(图自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官网)
 
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具背视保存个体标本,长2.3米,属于鱼龙目,萨斯特鱼龙科。贵州鱼龙属,产于贵州关岭下三叠统法朗组瓦窑段。
 
五、山东省地质博物馆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76年,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东路114号,是省内唯一的省级自然科学类专业博物馆,馆藏标本2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巨型山东龙骨架(图自山东省地质博物馆)
 
产地:诸城库沟巨型山东龙,爬行动物,鸟脚类恐龙,鸭嘴龙科。其头顶部光平无顶饰,是平头鸭嘴龙的代表。植食性。生活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珍品有栖霞境内发现的重812.5 克的大块自然金晶簇、莱州(掖县)和招远的自然金块(狗头金)、沂蒙山区的呈各种晶形的原生金刚石和金刚石砂矿标本以及镶嵌在金伯利岩上、晶形完好的一颗八面体金刚石。
 
狗头金(图自山东省地质博物馆)
 
产地:烟台栖霞 含金量逾90%,1983年7月30日栖霞马家窑村村民在庵里河淘金时发现。这块金块是山东省境内发现的第二大自然金块,也是目前省内现存的最大一块。它以重量大、含金量高、造型好而备受人们的瞩目。
 
六、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自然博物馆)位于河南郑州市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3万多件。
展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的恐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典藏和展示了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标本,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
 
“中华贝贝龙(图自河南省自然博物馆)
 
成年“路易贝贝”想象图 雌性(图自河南省自然博物馆)
 
“中华贝贝龙”恐龙化石产出自“西峡盆地”白垩系上白垩统高沟组地层中,距今约8600万年以前。与双层分布、表面清晰可见的4 枚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在一起,单个蛋长43cm 。化石体大小为68x47x17cm(含岩石),重78.5千克,具有保存完好的西峡巨型长形蛋内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
 
七、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始始建于1935年,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原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于的中央地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发源地,也是培养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摇篮。
 
长26米的巨型硅化木化石
 
海蓝宝石原岩标本
 
北京人头盖骨首批复制品
 
2.68吨的巨型水晶晶体
 
南京地质博物馆集近百年来的珍藏,现有各类标本2万余件,有不少珍稀标本,堪称南京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京猿人头盖骨首批复制品5个,由于北京猿人头盖骨真骨化石的遗失,仅存世3套之一的这些复制品视同真骨化石,成为国宝;中国首次发现的巨型禄丰龙等4具恐龙真骨化石模式标本;媲美北京周口店的古哺乳动物群化石及古人类活动遗迹;中国历史上第一具装架许氏禄丰龙模型;世界保存最完好、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四极石”:南极、北极、珠穆郎玛峰顶、太平洋底矿物标本;来自加拿大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39亿年前的超美铁岩标本;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硅化木化石(长26米);填补江苏无恐龙空白,宜兴张渚牛犊山的“长形恐龙蛋”化石;面积为4.5m×1.7m 平方米的巨型海百合化石;国内第二、重达2.68吨的巨型水晶晶体。
 
八、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是省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迁址重建,2012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衫木冲路49号,新馆占地71.9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仿矿物晶体形状作为外部造型,以矿物晶体展示及研究为发展方向,从内到外凸显了其独特气质。
1932年前后,被誉为“湖南地质工作开创者”的田奇镌等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利用长沙上黎家坡33号院内湖南地质调查所的几间旧房,设立了标本陈列储藏室,这是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之前身。
1957年,地质部湖南办事处成立伊始,即着手筹集标本,在长沙市胜利路湖南省地质研究所院内设立地质陈列馆。1975年湖南省地矿局将陈列馆扩建改名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1980年国庆节,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国家副主席王震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视察,欣然题写了馆名。
 
菱锰矿(图自网络)
 
重达70公斤的大红色菱锰矿晶体是全世界最大的菱锰矿晶体,被誉为“中国皇帝”菱锰矿晶体。
 
无牙芙蓉龙(图自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官网)
 
芙蓉龙因其化石出土于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乡而得名。因其上颌、下颌均无牙齿,芙蓉龙又名无牙芙蓉龙,归属于主龙类。无牙芙蓉龙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祖先。截至2020年5月,全世界仅有的3具无牙芙蓉龙骨骼化石标本全部在中国,1981年在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地区发现的这一具骨骼化石标本是其中之一。
 
九、甘肃地质博物馆
 
 
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为地质陈列室,由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建,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建筑风格新颖别致,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馆内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大批国宝级精品。
 
宁夏地质博物馆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