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隧道施工的“天气预报”:如何提前预见地下险情?

上传时间:2025-09-29 09:24 来源:四川省第一地质大队

简介:

当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在幽暗的隧道中推进时,施工团队面对的不仅是坚硬岩壁,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地质迷宫”,“轰隆一声,泥水瞬间涌入隧道,施工设备被冲走,工人们紧急撤离……”这些惊险场景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威胁着工程安全的“地下风暴”。

当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在幽暗的隧道中推进时,施工团队面对的不仅是坚硬岩壁,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地质迷宫”。“轰隆一声,泥水瞬间涌入隧道,施工设备被冲走,工人们紧急撤离……”这些惊险场景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威胁着工程安全的“地下风暴”。就像出门前要先看天气预报,挖掘隧道也需要一份特殊的“地质预报”来预知前方情况。
 
 
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有效防范此类风险?超前地质预报‌,正是为这场地下探险配备的“气象雷达”,它通过科技手段透视岩层深处的秘密,为施工者点亮前行的“地质明灯”。
 
什么是超前地质预报?
 
 
如果把隧道挖掘比作一场地下旅行,超前地质预报就是专为这条“路线”准备的“天气预报”。它借助物探、钻探等技术,提前探测隧道前方尚未开挖区域的地质状况,从而帮助施工团队制定合理方案,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地下“天气”怎么预测?
 
1. 地震波反射法(TSP)——相当于预测未来几天的“中期预报”
 
 
类似于气象卫星观测大气运动,TSP通过发射地震波,接收并分析其在不同岩层界面反射回来的信号,能够探测隧道前方上百米范围内的断层或破碎带。如果反射波出现异常,就像天气预报发现气压骤变,提示前方可能有“坏地质”出现。
2. 地质雷达——可以实现“短时精准预报”
 
 
地质雷达向岩体中发射电磁波,能对前方几十米范围进行精细探测,好比雷达追踪降雨云团。图像中若出现跳动的高亮反射信号,就像雷达屏幕上的暴雨回波,往往代表前方可能存在破碎岩体。
3. 瞬变电磁法——专测“地下含水区”
 
 
这种方法专门探测含水体,如同捕捉地下的“乌云”。当探测信号出现明显高值,通常提示前方可能存在富水区或溶洞,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涌水风险。
 
遇到“坏地质”怎么办?
 
当地质预报显示前方条件不佳,就像收到暴雨警报,施工团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超前支护:如同“出门带伞”,在开挖前预先安装管棚、钢架等支撑结构,增强隧道稳定性。
 
 
钻孔泄水:相当于“提前疏通排水”,释放岩体中的水分,降低突然涌水的危险,“等待雨过天晴”。
 
 
超前注浆:向破碎岩体中注入水泥浆等材料,提高围岩强度,好比“加固堤坝,抵御台风来袭”。
 
预报虽不完美,却必不可少
 
正如天气预报难以做到100%准确,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率通常在60%–90%之间。但它仍是隧道施工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
 
 
尤其随着我国基建向青藏高原等地质复杂区域延伸,例如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需要建设总长超过200公里、单洞最长约40公里的超大型地下洞室群,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就显得愈发关键。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