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球科学的底色是科学哲学——论朱训就矿找矿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

上传时间:2025-09-04 11:40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玉平 杨光坤

简介:

地球科学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理论思维基础,而地球科学的底色是科学哲学,朱训就矿找矿理论为我国“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层出不穷的现象,提供了科学理论思维的地学哲学答案。

地球科学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理论思维基础,而地球科学的底色是科学哲学。朱训就矿找矿理论为我国“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层出不穷的现象,提供了科学理论思维的地学哲学答案。朱训的就矿找矿理论荣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特别奖。2025年8月,朱训就矿找矿理论获奖成果被纳入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汇编》。新时代增储上产取得的系列成果,彰显了朱训就矿找矿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
 
 
一、朱训就矿找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朱训于1982年5月7日在《地质报》发表《论就矿找矿》一文,首次系统提出就矿找矿理论,主张在已知矿区或矿化区域周边开展地质普查,通过分析成矿规律指导深部及外围勘探。2012年发表《再论就矿找矿》和2017年发表的《就矿找矿论》,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朱训就矿找矿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矿床学为基础,形成了包含本体论、方法论等六大维度的科学框架,实践中通过追索矿体延展、寻找共生矿产等方式实现增储,既继承了《管子》“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的古代智慧,又结合了20世纪全球12个重要矿床扩展案例的统计规律。
2012年7月17日,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对原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1982年5月7日发表于《地质报》的《论就矿找矿》一文作出批示,指出该文虽发表已有三十年,但对于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起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年4月1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纂的《就矿找矿丛书》正式出版并对外发布。《就矿找矿丛书》隶属地学哲学范畴,由《就矿找矿论》《就矿找矿理论与实践》《就矿找矿100例》《就矿找矿论文集》等4本论著组成,全书共105万字。丛书以详实的资料、细致的分析、深刻的总结,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就矿找矿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历史画卷,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找矿经验典籍。主编朱训十分感慨地说,《就矿找矿丛书》是一座丰碑,它铭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找矿人发扬“三光荣”精神为国家发展与繁荣所取得的丰硕找矿成果。该书的编写与出版,既是对找矿哲学思维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历史证明,要实现找矿成功,必须依靠地质理论的指导,先进技术的支持,科学找矿思维的指导,以及找矿人的无私奉献。未来,要继续深化对“就矿找矿”客观规律的认识,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这一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找矿实践。就矿找矿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自朱训就矿找矿理论提出以来,历时40多年的找矿实践,特别是近些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老矿山、危机矿山找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明,就矿找矿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地质找矿理论和方法技术。因此,在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特别奖颁奖座谈会上,朱训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就矿找矿理论获得特别奖,是广大地质找矿工作者的荣誉,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以及与会同志共同的荣誉,希望大家继续做好就矿找矿理论的宣传与实践工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朱训就矿找矿理论的核心内容与科学基础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对于就矿找矿含义的理解不断深化,就矿找矿的路子不断加宽。第一,通过评价已知矿点,检查各类异常或根据其他线索来发现矿床。第二,在已知成矿远景区(带)或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周围寻找同类型的新矿床。第三,通过在老矿区追索已知矿体在空间上的延展来扩大资源远景。第四,在已知矿床范围内找寻新矿体、新含矿层位和新矿化类型。第五,在已知矿床范围内,通过对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组分的综合评价、综合勘探来扩大资源远景。
从成矿地质理论角度来说,就矿找矿理论是有道理的。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偶然的、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能够形成某个矿床的某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的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不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一个矿床的空间范围。这就是相似的矿床为什么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寻找类似的矿床(规模可能不尽相同)有可能获得成功。原赣西北地质大队的地质人员,在认识到城门山铜矿床的似层状铜矿体(地表均氧化成铁帽)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灰岩底部与泥盆系五通砂岩之间的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之后,便与城门山外围的武山矿区进行对比。经比对,发现武山矿区不仅与城门山铜矿床地质条件相似,而且也有铁帽沿黄龙灰岩与五通砂岩的不整合面分布。据此,推断出武山铁帽带的深部也有找到似层状铜矿体的可能。于是他们开展了就矿找矿工作,在武山矿区北矿带很快发现了大型铜矿床,从而证实了上述推断的准确性。这是运用地质类比法进行就矿找矿在江西获得成功的事例之一。
实行就矿找矿从哲学上看也是有根据的。就矿找矿理论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哲学观点,强调地质认识需通过反复勘探实践验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就矿找矿理论符合物质与精神的转化逻辑。矿床发现需将地质现象上升为成矿规律,再指导勘探。就矿找矿理论也符合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它既关注具体矿床特性,又总结跨矿区共性规律。
实行就矿找矿从地质经济效果来看也是多快好省的。一个老矿区往往已建有矿山,采选能力、交通水电等生产生活设施有一定基础。因此,当扩大老矿山远景之后,可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或扩大生产规模。据江西省西华山、大吉山等15个钨矿的统计,由于在采矿过程中注意了扩大资源远景的地质工作,在今天,现保有储量仍比原探明储量多20多万吨,大大延长了矿山寿命。此外,在老矿区进行扩建或延长老矿区服务年限,比在一个新区建设矿山时间短、收效快、耗费少,社会经济效益好。综上所述,实行就矿找矿,地质上有理,哲学上有据,经济上有利。
为使就矿找矿理论得到应有重视并取得更好成效,必须澄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要发挥地质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作用。就矿找矿和理论找矿不是对立的。加强基础地质研究,运用地质理论指导找矿,不仅对新区找矿和找新类型矿床不可或缺,对老区就矿找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就矿找矿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找矿手段。找矿手段及技术方法对于找矿效果而言至关重要。第三,要正确处理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新区找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能因此将新区找矿与老区就矿找矿对立起来。从江西地质研究程度、地质工作现状以及找铜、找钨的实际效果来看,就矿找矿的做法并未过时,甚至在今后一定的历史阶段内,它仍将是扩大资源远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朱训就矿找矿理论的实践成效与时代意义
 
朱训就矿找矿理论助力我国矿山平均开采深度从300米增至500米。2004-2011年全国危机矿山专项实施期间,就矿找矿理论指导近200座矿山延长服务年限。典型应用包括:山东省焦家断裂带深部发现超大型金矿床、江西省朱溪矿区突破千米深度探明370万吨三氧化钨储量、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发现隐伏矿体等。随着深部探测技术进步,该理论在覆盖层下隐伏矿勘探中的有效性将持续提升。
朱训就矿找矿理论为我国“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层出不穷的现象,提供了科学理论思维的地学哲学答案。随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矿产一体化勘查开发模式的形成,“矿越开越大、资源越开越多”的良性循环体系正逐步形成。这些举措不仅有力促进了增储上产,提高了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矿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原地区,以钼起家、靠钼成名的洛阳钼业,通过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由“钼老大”成为了“钼钨双雄”;在西南地区,攀钢集团既“抱西瓜又拣芝麻”,先后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对难利用、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中铁、钒、钛、钴、镍等元素的规模化利用;紫金矿业巨龙铜矿研究采用新的工业指标,扩大采选规模,入选的矿石铜品位已经从初期的0.4%下降至0.17%,真正实现低品位铜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加大了对铜及低品位伴生钼、银等有价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回收;地处西北的内蒙古准格尔矿区,推行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在煤炭高效开发和清洁利用的基础上,利用燃煤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富集制取铝、镓、锂资源,实现了煤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煤炭全要素变废为宝,由此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效益是仅生产原煤的18倍。
朱训就矿找矿理论适应我国矿产资源禀赋“三多三少”的特点,为我国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综合开发提供了科学思想和方法。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具有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的“三多三少”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决定着我们必须要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综合开发。据了解,我国80%的金属矿床含有共伴生元素,选冶难度大但综合利用潜力高。如我国较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就是以含铁为主,共伴生钛、钒、钪、钴、镍、铬、镓等元素的多金属共伴生矿。同时,在我国已知的矿床中,单一矿种仅占27.1%,而综合利用的矿床则占据了72.9%,显示出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一体化绿色开发是新时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需要系统研究和谋划,加快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能源资源安全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中美贸易战及国际地缘政治,还是我国强国建设,能源资源安全的作用越发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地质六队回信中明确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因此,地质找矿工作要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在贯彻“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找矿方针过程中,在积极开展新区找矿的同时,继续重视老区就矿找矿工作,实行“两条腿走路”。
朱训就矿找矿理论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既是传统找矿经验的升华,也是新时代资源战略的重要工具,成功印证了“地质上有理、哲学上有据、经济上有利”的辩证统一,未来在深部探测与绿色开发中仍具广阔前景。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