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作品选登——岩溶地面塌陷防治

上传时间:2017-09-14 16:23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简介:

    条件一\岩溶空间 岩溶塌陷发生需要地下空间能存储塌落的岩土体,空间形式可以是溶洞、管道、缝隙等,是塌陷发生的必要条件,空间的形态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塌陷坑的形状和规模。 条件二\上覆岩土 地下空间上...

 

 

条件一\岩溶空间

岩溶塌陷发生需要地下空间能存储塌落的岩土体,空间形式可以是溶洞、管道、缝隙等,是塌陷发生的必要条件,空间的形态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塌陷坑的形状和规模。

条件二\上覆岩土

地下空间上覆的岩土层是塌陷的主体,上覆土体塌陷的称作土层塌陷,一般会有土洞发育;上覆岩体塌陷的称作基岩塌陷,大型的称作天坑;二者都有的统称为岩溶塌陷。

条件三\触发因素

岩溶塌陷的触发因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自然触发因素是指由暴雨、潮汐、自然水位波动等诱发的岩溶塌陷;人为触发因素包括水源地抽水、地下工程开挖、矿山疏干排水、桩基等基础工程施工等;据官方统计,我国80%以上的岩溶塌陷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

第一步:调查\全面体检

  1. 地质条件排查\体质检查

开展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土壤、地下水等多要素综合地质环境调查,通过科学分析研究,确定岩溶塌陷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安全区。

  1. 触发因素排查\病因排查

开展抽水、工程施工、石灰石矿开采等触发因素调查,与施工单位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按不同工况模拟岩溶塌陷可能的发生情况,确定岩溶塌陷的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安全区,提出科学防治对策建议。

  1. 数据库\体检报告

 

 

 

建立包括基础地质条件、触发因素、已有塌陷点分布等岩溶塌陷综合数据库,动态更新监控。

 

第二步:探测\专科检查

  1. 物探、钻探、试验\综合探测

  2. 综合利用地质雷达、钻探、室内试验、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等高新技术方法手段,进行岩溶塌陷发育条件精细化测量,为构建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提供依据。

  3.  

    第三步:预警\专家会诊

    1. 天、地、人\立体网络

    充分发挥遥感卫星、地面监测站、专业队伍和群众的作用,构建“群专结合”的立体监控网络。

    1. 多要素、多方法\综合监测

    在岩溶塌陷高危险区,综合运用光纤传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等开展多要素、多方法综合监测,研究获取高精度监测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预警预报。

    岩、土、水、气、生\系统研究

     

  4.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转化关系,明确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获取科学精准的监测预警和评价防治指标参数。

     

  5.  

    第四步:防治\住院治疗

    1. 发现异常立即撤离

    1. 墙体、地面等开裂

    2. 地下异响

    3. 井水、泉水等变混或干涸

    4. 地面喷砂冒水

    1. 防治处理

    1. 规避,工程设施等在规划建设之前要重视岩溶塌陷风险和社会、经济、环境效应综合评估工作,能避则避。

    2. 识别,岩溶塌陷发育在地下,不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看得见,摸得着,快速有效的识别技术是岩溶塌陷防治的关键。

    治理,岩溶塌陷治理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多种因素,要进行专业方案设计,聘请专业队伍施工,治理不好极易导致塌陷复活,发生新塌陷等。

  6.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Email:sinkhole@163.com

  7.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