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简介:
所谓薄片,是指能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的岩石或透明矿物的标本制品,“薄”到光线必须穿透它。将采集的岩石标本,选取适宜位置,用锯片切成适当的大小,一般的标准厚度为0.075px,长宽为62.5px*62.5px,然后用树...
所谓薄片,是指能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的岩石或透明矿物的标本制品,“薄”到光线必须穿透它。将采集的岩石标本,选取适宜位置,用锯片切成适当的大小,一般的标准厚度为0.075px,长宽为62.5px*62.5px,然后用树胶粘贴到玻璃载玻片上,再覆盖上盖玻片,薄片就制作完成了,整个过程不仅需要用灵巧的双手,还要用精密的仪器做辅助才能制成。通过薄片就能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岩石内部的各种现象(图1),走进岩石的微观世界。
图1用于观察研究的偏光显微镜(左)与电脑(右)
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薄片,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光学特性对岩石、矿物组成进行认知。单偏光下的颜色是岩石薄片的真实颜色(图2),正交偏光下观察到的颜色则是矿物的干涉色(图3)。轻轻推动一下上偏光镜,使观察的光性发生变化,整个薄片就会发生一次“变脸”。如我们看到的图像中最大的一粒矿物,为半自形柱粒状角闪石(Hb),单偏光镜下呈绿色,由于具有简单双晶而使一个颗粒显绿色-浅绿色两种颜色,这是角闪石本身的颜色;对应的正交偏光镜下,黄色则显明黄-正黄两种颜色,呈现的是角闪石矿物的干涉色。这些由不同色彩的条块、斑块镶嵌组成的图像是大自然的作品,具有重复性、又有不规则的变化性,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它展现出的是岩石微观世界的魅力。
|
|
图2岩石薄片单偏光显微图像 |
图3岩石薄片正交偏光显微图像 |
上面呈现的图片是偏光显微镜观察下放大了50倍的岩石图像,所展现出来的只是整个岩石薄片的“冰山一角”。下面的这张则是这个岩石薄片“完整”的显微图像(图4),它是由56张单幅照片拼接而成,占用了30.6MB的空间,这样的大小是普通图片的几倍,它的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
图4完整的岩石薄片显微图像
这张图片的形成,归功于全新的矿物薄片偏光自动采集系统(图5),当我们设定好“岩片”采集的范围后,利用软件操纵“机器人”,进行自动移动、自动聚焦并自动拼接-融合,整张岩石薄片的高清照片就这样完成了。
图5矿物薄片偏光自动采集系统
使用全新的矿物薄片偏光自动采集系统,采集到完整岩石显微图像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点:一是采用电动扫描台,将脉冲信号转换成有效数据,全过程匀速采集;二是,研究人员改进了图像的互相关函数的算法,达到行进采集时,照相机自动聚焦的能力,使每一张图像都清晰;三是,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空间域像素及显微图像融合算法,提高显微图像的质量,使成果图像达到网络展示和出版印刷的要求。
“完整”的岩石显微图像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弥补了现有的,只能通过局部图像采集保存薄片数字信息的弊端,能够将薄片信息全部记录,是薄片显微信息采集技术方式的突破;“完整”的岩石薄片显微图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地质微观信息,便于后期审查、复检及数据分析处理,使得鉴定统计结果具有可回溯性、可重复性,鉴定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是薄片鉴定的革命性产品。同时,岩石薄片“完整”信息图片的储存,是当前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体现,避免了实物薄片因丢失、风化、破损、变色后无法重现原始影响的不足,也是薄片资料长期保管保存方法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