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简介:
云南省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近日被中国地质学会列入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挂牌筹建名单。该乡以海林檎类、珊瑚类、层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海百合类、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类等特色古生物资源,经典的冈瓦纳大陆冰川沉积和黑...
云南省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近日被中国地质学会列入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挂牌筹建名单。该乡以海林檎类、珊瑚类、层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海百合类、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类等特色古生物资源,经典的冈瓦纳大陆冰川沉积和黑色页岩地质剖面,以及丰富的地热温泉和壮丽的高原峡谷风貌为基础,以传承弘扬“忠诚为民,奉献实干”的杨善洲精神为内涵,融合滇西抗战、邓子龙靖边等红色文化,布朗族、彝族、傣族等民族文化,以及丰富的富硒土地、生态温泉等天然绿色资源,构建“红色+绿色”的地质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将何元乡建设成为集地学科普教育、红色文化体验和“两山”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在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发扬精神文化的同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罗河与临沧市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与隆阳区毗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属于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全县辖13个乡(镇),总人口34万人,县域面积2009平方千米。
怒江大转弯
三叶虫版图
海百合类版图
夏、商、周至春秋,这里属哀牢部族居地,西汉设县,元代称石甸,明改为施甸。3亿年前海林檎化石在这里随处可见,施甸被誉为“中国海林檎之乡”,8000多年前的“姚关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历经滇西抗战的洗礼,24个民族水乳交融,谱写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施甸乃永昌古郡南通缅甸的重要驿站,著名的“永镇驿道”穿境而过,滇缅公路从北部过境65公里,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
邓子龙戍边
笔石类版图
何元乡绵延的大山上遍地都是5亿年前至2.5亿年前生物留下的痕迹。大山之上、小村路旁随处可见古生物化石,有出现在温暖浅海的珊瑚礁,还有典型冷水环境生活的苔藓虫,更有世界盛名的集中分布的海林檎化石。
惠通桥
海林檎属于棘皮动物门海林檎纲,是棘皮动物中最古老、组织最简单的一个纲,海林檎化石和岩层差异由于风化作用,风化后化石多突出岩石表面或散落在岩层之上,在当地被当为“土手雷”;腕足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一种海生底栖、单体群居、具真体腔、不分节而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腕足类生物是地球生命体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在生命演化的道路上十分顽固,在几亿年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几乎毫无变化地一直生存到今天;珊瑚是一种美丽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地质历史时期的珊瑚其软体部分往往很难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见到的珊瑚化石往往是用于承载软体的钙质骨骼,结构复杂且极具美感,常被用于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同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海百合属于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与海林檎(寒武纪-泥盆纪)、海蕾(志留纪-二叠纪)属于近亲,由于其形态似百合花,故名海百合,海百合的原始类型出现于寒武纪,一直演化到现在,海洋中仍然有广泛分布……
田 野
此外,何元乡还有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怒江大峡谷生态景观、万亩热带水果观光园、红木山茶园、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
腕足类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