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长城壮景,晋北有一句俗语:东看八达岭,西看摩天岭。这里的摩天岭,是指山西大同左云县的摩天岭。
摩天岭位于左云县北阴山余脉的五路山上,处晋蒙边界,横亘耸峙西北隅,山峦叠嶂,浮岚暖翠,为左云自然屏障。
摩天岭上共修筑有汉、北齐和明长城,气势磅礴,逶迤起伏,堪称又一处“八达岭”。摩天岭长城不俗,品位崇高,因而有了史前地质文明与史后人类创造的文明科学巧妙的结合;大地在这里变得倾斜,又被称作“小不周山”;因北魏王朝把这里辟为陵寝区,改称圣山,又因山上有五条古道,被称为五路山。总之,美妙奇异的摩天岭蕴藏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与太多待解之谜。
摩天岭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地貌,是蒙古高原与山西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是第三系火山遗址,称兴蒙火山区,距现在已6500万年~2300万年的地质史。由这个地质年代过滤的山泉水富含矿物质,清凉甘冽,绵甜爽口;由这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弥漫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称火山田园,生长的农作物无病毒、无病虫害、无污染;这里所看到的黄土层称马兰黄土,是200万年前的超级大风将新疆的马兰黄土刮来形成厚厚的尘埃;这里看到的丹霞地貌,是白垩纪地层,有1.35亿年的地质史,是恐龙灭绝的时代,因而这里随时可搜寻到恐龙化石;地壳运动,馈赠给了这里柱状节理玄武岩石林,典型的几处有镇宁口长城石林,官山石林,丽塞石林,它们与云南喀斯特石林、内蒙赤峰阿斯哈图花岗岩并称为三大石林景区。石林成为长城修建的基础,摩天岭长城是固筑在玄武岩石林上的长城,海拔2020米,所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长城之一。
历史浩渺,沧海桑田,摩天岭上还可看到古老的河卵石与贝壳化石,可以看到陆相沉积与陆相堆积,海相沉积与海相堆积。摩天岭有一处3.5公里深的镇门窑藏兵洞,为第四季冰川遗迹,有200万年的历史,由冰洞融化而形成。摩天岭太美妙了,它是一个地质公园,一个长城公园,一个边塞文化的自然博物馆。
摩天岭是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向西所有沟壑河流汇成马营河与苍头河流入黄河;向东所有沟壑河流汇成武州川水,流入桑干河,流入永定河,再流入海河。历史上,凡人行通道多以沿河流开辟的,文化也是通过河流传输的,因而摩天岭在海河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相互传输过程中起到了媒介作用。
年降雨量仅为400毫米的摩天岭,是神秘北纬40度线的一处闪光节点,形成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乔灌植物苍翠,色彩鲜艳斑斓;春来山花烂漫,秋至红叶染山,万类霜天竞自由。
摩天岭将草原游牧与中原农耕分隔,因纷争而定规制修筑长城,形成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纷争与战事大多来自水草丰美的河套草原民族的侵扰,于是有了大江南北的将士们来到这里对峙碰撞,因而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异彩纷呈和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对峙碰撞的临界点便是民族融合,因而有了联盟联姻,在这个结合部形成民族多元,文化多元的格局。摩天岭不仅是历史纷争的古战场,也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有战争就有历史,有融合就有故事,摩天岭蕴藏厚重的历史文化。
摩天岭上的红砂岩口,是最早通向西域与草原的古道隘口,准确记录在《穆天子传》里,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后因修筑长城的同时修筑了输送兵马的白道,东西延及长城两端,逐渐形成通向西域的古道。因与西域与北方草原民族的贸易形成丝路茶道,延续到清代又成为“走西口”古道。北魏大同立都,成为通向西域以及欧洲的起点,摩天岭红砂岩口仍为重要关塞隘口。
有了与欧洲的贸易也就有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延及清代,摩天岭八台子修建了天主教哥特式教堂,这便有了世界四种文明在这里的交会,即草原游牧、中原农耕、东方长城、西方教堂在摩天岭交会,成为一个罕见的更显异彩纷呈的文化端点现象。摩天岭上3000年的云阳古道,还记录下一件件的重大历史事件:周穆王西巡、赵武灵王置武州塞、名将李牧屯驻、秦始皇尸归咸阳、霍去病卫青自治、飞将军李广守卫、苏武归汉、王昭君和亲出塞、拓跋珪东迁平城、刘蠡升称帝、李世民扫北、康熙帝西征、三娘子隆庆议和等等,都曾经穿越过这条古道。明清时,摩天岭镇宁口开辟的马市和所设置的税关,繁荣带动了草原与中原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除杀虎口外,镇宁税关收入可列第二。现在遗存在镇宁口上的空心敌台傲然耸立,是沿长城唯一的一座空心箭楼,属长城稀缺遗存。摩天岭古迹遗存令人震撼,人文环境沧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山。
2010年元月,摩天岭景区经申报山西省政府评审过关,被批准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2021年9月,左云县的“摩岭四绝”成功入选大同长城八景。
左云优秀诗人希冀著有《倾听摩天岭》的诗集,风格清奇优美,有诗作赞左云摩天岭:
黄土城墙黄土坡,
墩台作盏对山河。
君能一饮沧桑史,
半卷烽烟半卷歌。
(致谢百度图片支持)
(编者根据刘志尧老师资料整理)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