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弯,说的是大江大河的U型转弯,这几年在旅游时每次遇到这种大转弯,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希腊字母“Ω”(欧姆)更能生动地表达大转弯的形态。当然,驻足在大转弯前遥望、冥想,它更像一把汤匙,可以脑补一些七七八八的心灵鸡汤。
从形态上讲,可以把Ω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平坦草地上的蜿蜒曲流;还有一类是岩石中的深切河湾。
先说草地上的蜿蜒曲流。这种Ω弯,在平坦的草原或草甸上自由摆动,形成连续的“S”形或“Ω”形弯道,弯道之间分布着河道“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新月形牛轭湖,像铺在草甸上的水墨长卷,飘动的哈达,蜿蜒如画,更像趴在草原上的巨蟒。滦河源头坝上草原九曲十八湾、巴音布鲁克湿地九曲十八湾和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河北沽源滦河源头九曲十八湾
四川黄河九曲第一湾
新疆巴音布鲁克九曲十八湾
这类Ω弯之所以看着如此温柔绵软,主要是因为地势平缓,地壳运动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或下沉,河水流速较慢,河岸也比较松散,河水主要冲刷河岸的两侧(侧蚀作用)。由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与离心力共同作用,导致水流不断冲刷凹岸,凸岸泥沙堆积,弯道逐渐扩大。
再说岩石中的深切河湾。这类Ω弯,河道一般都是坚硬的岩石,两岸崖壁陡峭,弯道常超过180度,乾坤湾达320度,云龙太极图呈S型“镶进”河道。黄河在晋陕大峡谷形成的各种湾、云南怒江第一湾、大理云龙太极图、墨脱雅鲁藏布江大转弯都是这个类型。
陕西乾坤湾
陕西盘龙湾
山西永和乾坤湾(在陕西乾坤湾对面)
怒江第一湾
云龙太极图
墨脱雅鲁藏布江大转弯
这类Ω弯一般都是河道嵌入到基岩中,河面与山体垂直高差大,有些是被绝壁环抱。因为地壳抬升速率大于河流侧蚀速率,河流主要冲刷河床的底部,下切力很强,原本柔和的曲流会沿着岩层中的裂隙,刻出刀削斧劈的峡谷。
无论这些Ω弯生在草甸上还是生在峡谷中,都是地质、水文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早晚都会在转弯回转最窄处贯通,实现河流的“裁弯取直”。
站在这些Ω弯面前观赏、发呆、凝望,诸如人生要顺势而为、不走直路是一种常态、把曲折看作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等等的心灵鸡汤会一股脑地冒上来。其实,地质历史已经证明,河水看似无奈转身、迂回妥协的同时,也默默地在刻蚀、削磨挡在前面的障碍,积累能量后爆发式突破,最终会完全冲垮障碍,实现裁弯取直。所以,藏在这些Ω弯里面的心灵鸡汤,它的味道似乎是既要懂得绕着走,也要锲而不舍地打磨它,最终实现穿(跨)越。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