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院士
一、简介
陈发虎,1962年12月生于陕西丹凤。1980-1990年在兰州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2年-1994年)、教授(1995年-)和自然地理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1991年10月,访问英国莱斯特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至1992年4月)。1992年11月,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第四纪研究中心、利物浦大学地质系和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土壤实验室工作(至1993年9月)。1994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5-1997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出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至2005年)。2001年11月,作为客座教授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工作(至2002年4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担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6年),同年担任教育部“985”二期“西北资源环境与生态”I类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至2008年)。2007年,出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至2018年)。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10月,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23年12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二、获得的荣誉
陈发虎院士获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荣誉。2023年,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学科),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之一。2021年,他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该奖项每5年评选一次,重点表彰在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中涌现出来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此外,他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2007,2018),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奖12项(含一等奖6项),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三、重要科学发现
陈发虎院士在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和史前人类活动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科学发现。他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和气候记录,揭示了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的特征和机制。他提出了亚洲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深入研究了西风区湿度/降水变化的规律和机制。他还通过对青藏高原的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了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的活动证据,将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历史提前至距今16万年,向前推进了12万年,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
四、研究闪光点
陈发虎院士的研究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解决中国环境科学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他长期致力于将气候变化的过去和现在、观测和模拟、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相结合的研究。他率领团队扎根科研一线,艰苦奋斗多年,为中国科学家在地球科学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他培养了多位地球科学研究的领军人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高水平国际合作基地,以及推动我国地球科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经典语录
✦“人的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大学阶段,智力更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你的勤奋。要做一番事业,必须要努力要勤奋。”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关键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