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质技术赋能富美乡村建设——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上传时间:2025-08-07 13:22 来源:大众新闻

简介:

在齐鲁大地的田间地头,在废弃矿山的修复现场,在缺水村庄的钻井平台旁,活跃着一支“地质铁军”,他们用专业的技术、为民的情怀,将地质工作的“施工图”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景画”。

在齐鲁大地的田间地头,在废弃矿山的修复现场,在缺水村庄的钻井平台旁,活跃着一支“地质铁军”。他们用专业的技术、为民的情怀,将地质工作的“施工图”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景画”。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在广袤乡村书写着新时代地质报国的动人篇章。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技术下乡
 
过去是地方有需求找不到技术门路,地质勘探单位有技术摸不准基层痛点。《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无偿地质技术服务目录》以“地质菜单”形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实现了地质技术服务与地方发展的精准匹配。这份涵盖10大服务领域,61项服务的“地质菜单”,在物探测量队与临沂市郯城县的党建联学会上引发热烈讨论。针对当地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保护与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技术需求,地质专家们靶向发力,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大沟上村“双联共建美丽乡村和谐家园”主题活动现场,物探测量队党员干部、地质技术骨干与村干部围坐一堂,双方通过党建共建探讨地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有效举措,共绘“强组织、兴产业、惠民生”的发展蓝图。
 
沃土重生: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物探测量队聚焦土地资源源头防控,精准把脉土地信息,摸清资源详细现状,为土地改良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在德州禹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地质技术服务直接赋能“吨半粮”产能建设,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旱涝保收的“希望田”。
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该队专业技术人员在济南钢城区、济宁高新区、枣庄薛城区等多个区县高质量完成外野采样工作,并为泰安市东平县建立土壤三普数据库为特色农业布局、后备耕地开发、土地治理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权威“底图”。在枣庄、泰安等地市实施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为守住耕地红线、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甘泉润心:解渴工程暖民心
 
“出水啦!”在济宁市微山县独山村,物探测量队成功实施一眼探采结合井,成井深度199.59米,日出水量最大达1000立方米,解决了独山村3200余名村民生产用水难的问题。
作为“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该队积极对接枣庄市、济宁市等地市,在缺水的村庄开展找水打井工作,成功为35个村庄打出“解渴井”。
 
文脉传承:地质赋能文旅融合
 
在济南历城区芦南村,无人机正在对村落进行三维建模。“我们综合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电法勘探、钻探等技术手段,查清勘察区域内地上、地下地形特征,为后期乡村地质文化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技术员李成帅介绍道。
通过无偿技术培训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该队助力烟台福山、菏泽巨野等地文物普查,为邹平市、庆云县、夏津县等多县区摸清历史遗迹“家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特色旅游的源头活水。
 
绿色蝶变:矿山披绿装展新颜
 
在泰安市宁阳县金阳煤矿和保安煤矿的采煤塌陷区,物探测量队通过土壤重构、修建农田排水系统等综合治理手段,让曾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塌陷地,摇身变为连片良田。
这只是该队生态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宁阳、东平、山亭等地,专业团队采用危岩体清理、削坡整平等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整容式”修复;在泗水、平邑等地实施废弃矿山图斑生态修复监理项目让沟壑变平川,矿山披“绿装”。
“我们不仅要还绿于山,更要还地于民。”该队地质环境党支部书记李新凤介绍,这些治理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提升了土地质量,实现集约节约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从党建红到生态绿,从技术蓝到产业金,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科技赋能乡村。当甘泉滋润干渴的土地,当沃野重现丰收的景象,当矿山披上绿色的新装,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振兴路上,地质人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开拓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们将继续以地质之笔,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