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湖南鸡脚山锂矿发现记

上传时间:2025-07-17 11:03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麻婧 苏媛 彭小云

简介:

  南岭正值盛夏,云雾缭绕的山野间,牧群悠然觅食,在这片静谧的湘南大地深处近日迎来了特大喜讯,湖南省地质院在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发现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南岭正值盛夏,云雾缭绕的山野间,牧群悠然觅食,在这片静谧的湘南大地深处近日迎来了特大喜讯,湖南省地质院在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发现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同时,伴生铷、钨、锡、铌、钽等多种战略性矿产,均达中型以上规模。“此次亿吨级锂矿石的探获,将为湖南省打造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链、郴州市构建千亿新能源基地奠定坚实资源基础,同时进一步降低国家对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突破不仅超额完成湖南省“十四五”锂矿找矿目标,更为国家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作出重大贡献。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
 
一、锂从何来:南岭深处探“白色石油”
 
湖南省鸡脚山发现锂矿的故事,要从2022年的关键转折点讲起。2003-2014年,湖南省地质院下属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曾承担鸡脚山普查工作,对矿区资料十分熟悉。2022年10月,湖南省启动锂矿靶区优选工作,技术人员在梳理历史资料时,敏锐地注意到鸡脚山矿区广泛发育着北西向铁锂云母石英脉带。“这一发现让我们产生了物质来源可能源于深部岩体的猜想。”鸡脚山锂矿项目负责人陈志强回忆道。通过类比研究江西省宜春市锂矿成矿特征,他们大胆推断:通天庙岩体可能蕴藏锂矿。
验证之路充满艰辛。地质队员们背负沉重的勘探设备,在没有道路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前行之路。“我们像拓荒者一样,用锄头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凿出一条条之字形小路。”陈志强描述道。
辛勤付出终得回报。2023年6月,实验室分析确认通天庙岩体中存在丰富的锂元素。地质队员开辟的不仅是崎岖山路,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绿色能源的创新之路。
站在最初发现矿体的山脊上,陈志强指着远方描绘出完整的产业蓝图:“开采的矿石将通过隧道直达选矿厂,经冶炼加工后转化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材料。”从地质队员踏勘山野的足迹,到矿石进入自动化生产线的旅程,这条“上山探矿、下山成材”的产业之路,生动诠释着地质智慧如何转化为驱动能源革命的澎湃动能。
 
项目人员正在查看矿区规划图
 
二、技术突围:创新驱动破解勘探困局
 
鸡脚山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矿区地处南岭低山地带,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天气复杂多变,传统勘探方式举步维艰。“钻孔点大多位于半山腰,开路运输十分困难。”项目副负责人胡玉灵指着陡峭崖壁介绍道。
面对挑战,湖南地质人拿出了创新方案。项目组开创性地构建了无人机与索道协同的立体运输网络,通过精准的空中吊运与地面索道无缝衔接,实现了重型钻机模块化运输和岩心样本的高效转运。这项创新不仅使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更实现了“零地表破坏”的绿色勘查目标。
在详查阶段,面对深山沟壑难以开展作业的困境,项目组采用“一基多孔”技术方案,巧妙化解加密布网难题,完成钻孔227个,累计钻探9万多米。“利用现有钻孔基坪实施斜孔钻探,既可以避免险峻地段重复施工,又可以提升作业效率。”胡玉灵介绍。这项举措突破了地形限制,实现了施工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多重提升。
面对复杂矿体勘探的技术挑战,项目组应用三维智能建模技术,为矿产资源评估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算法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直观展示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勘查工程布置、资源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时数据更新和智能分析,我们能动态优化钻探方案,使资源评估准确率大幅提升。”陈志强介绍。
系列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创造了“湖南速度”——一年内高效完成勘探任务,并建立锂多金属矿找矿模型。“这不仅是资源禀赋的发现,更是持续科技创新的结果。”湖南省地质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湖南地质打造“空天地井”一体化勘探体系,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深地探测、无人机航测等先进装备,配合290幅数字化地质图构建的精准预测模型,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野外施工作业现场
 
三、政企地协同:跑出“锂电加速度”
 
鸡脚山锂矿从勘探到开发的快速推进,展现了政企地协同的强大合力。
临武县创新服务举措,通过“线上审批+容缺受理”模式,大幅提升了用地审批效率,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建立了从用地预审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服务机制。”临武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临武县组建工作专班,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通过提前介入指导、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等举措,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
在政策支持下,湖南大中赫锂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近8000万元专项勘查资金,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实行“日调度、周总结”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企地三方沟通平台,实现了技术问题及时协调,确保了矿山开发的顺利开展。
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采用“挂图作战”管理模式,科学安排9万米钻探任务,让工程进度可视化。
目前,项目配套建设进展顺利,7.3公里运输隧道已全线贯通,双层皮带廊道系统实现矿石“零地表运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实现绿色矿山开发树立了标杆。
夕阳为鸡脚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山脚下选矿厂的灯火与群山交相辉映。从地质勘探到工业化生产,鸡脚山的锂矿故事镌刻着地质人的智慧与坚守。这座南岭腹地的“白色金库”正源源不断地为新能源产业输送动力,为湖南省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链、郴州市建设千亿级新能源基地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