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成语中的地质秘密(五)

上传时间:2025-10-16 15:12 来源:地质时空漫游馆 作者:戴蒙Damon

简介:

风化与搬运的“动态画卷”   怪石嶙峋 怪石嶙峋描绘的是岩石奇形怪状、突兀交错的景象,多与岩石的差异风化和节理裂隙有关,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因矿物成分和胶结程度的不同,风化速度存在差异:软岩(多为粘土矿物组成)被快速侵蚀,硬质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在通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下,将岩石“雕刻”成奇形怪状的形态。

风化与搬运的“动态画卷”
 
怪石嶙峋
怪石嶙峋描绘的是岩石奇形怪状、突兀交错的景象,多与岩石的差异风化和节理裂隙有关。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因矿物成分和胶结程度的不同,风化速度存在差异:软岩(多为粘土矿物组成)被快速侵蚀,硬质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在通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下,将岩石“雕刻”成奇形怪状的形态。
 
▲重庆合川斗牛石
 
▲重庆武隆狮身人面像
 
▲爱尔兰海蚀柱
 
层峦叠嶂
层峦叠嶂描绘的是山峰层层相叠、山势起伏险峻的景象,这种地貌形成背后藏着丰富的地质运动密码。其形成是内力作用(板块运动、褶皱隆起、断裂抬升等)奠定基础,外力作用(风化、流水侵蚀、冰川作用等)精细雕琢,再结合岩石性质(抗风化和侵蚀能力)差异的结果。从板块碰撞的宏大运动到流水侵蚀的细微雕琢,地球用亿万年的时间,将地质力量写入山川形态,最终成就了“层峦叠嶂”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
 
▲层峦叠嶂
 
▲桂林风光
 
飞沙走石
飞沙走石是风力地质作用的直观表现。在干旱地区,风力可卷起砂粒(飞沙)甚至小块岩石(走石),形成风蚀蘑菇、沙丘等地貌。如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就是“飞沙走石”的长期产物,风力的搬运与堆积作用塑造了广袤的沙漠景观。
 
▲流动沙石
 
▲飞沙走石
 
这些成语如同散落在语言中的“地质标本”,既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当我们再次说起“海枯石烂”“信口雌黄”“怪石嶙峋”时,或许能多一份对地球演化的敬畏——那些看似抽象的文字背后,是地壳的运动、矿物的形成、岩石的风化,是地球用亿万年时间书写的自然课堂。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