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组略显陈旧的盒子,盒子中盛放着大大小小100多块各式各样的地质标本,有矿物、岩石,还有古生物化石等,包括水晶、绿柱石、黄铁矿、钒钛磁铁矿、三叶虫化石及腕足动物化石等等。这些标本曾经的主人,是朱德总司令。
这些标本以水晶较多,它们有的来自广东南鹏岛,有的来自新疆和田皮山县斗瓦水晶矿。其中两件水晶标本个体较大,晶形较为完整,具有典型六方柱外观。
盒中还有一种六方柱状外观的矿物,呈绿色。它不是水晶,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自新疆阿克苏,名为绿柱石。它可以用于提炼金属铍,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反应堆等领域。
黄铜矿、钒钛磁铁矿、黄铁矿等一些金属矿物也是这些标本的组成成员。其中一块红色的金属矿物是赤铁矿,来自河北宣化。这块赤铁矿仅6厘米见方,小小的个体上却可见赤铁矿典型的肾状构造。
此外,这些标本中还有孔雀石、方解石、岩盐、自然硫等等,乍一看并不起眼,它们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发矿业的有力证明。
这些地质标本,有些标签已经模糊,有些具体产地已不为人知,但通过查阅“关于朱德委员长生前珍藏的地质标本清单”等资料,我们得知,这些标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朱德从矿山和地质队带回来的,还有的是矿山工作人员专门赠寄他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开发矿业成为支撑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保障之一。
朱德非常关心和支持我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矿业发展早期,他每到一个矿区,总要询问那里的矿产勘探情况。
朱德去世后,他的妻子康克清按照他的临终嘱托,将他生前珍藏的这些标本捐赠给中国地质博物馆。
2004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修缮开馆,这批珍贵礼物被展示在观众面前。如今,朱德捐赠的这些标本,已经成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同志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关切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