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恰逢小满节气。正如古语所言:“小满之后无大满”,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未满的期待与持久的耕耘而在地质勘探的领域。有这样一群科学家夫妻,他们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却以山川为证,用勘探数据书写相守的誓言。
跨越世俗的坚守 李四光与许淑彬
▲李四光和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
李四光,这位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科学。早年,由于全身心投入事业,他的婚姻大事被搁置一旁。直到 1921 年,经丁绪贤教授介绍,他结识了江苏无锡才女许淑彬。许淑彬出身名门,父亲曾任驻英大使馆职务,回国后任职教育部秘书。她自幼聪慧,精通英语、法语,音乐造诣颇高,当时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师。
两人相识后,很快便被彼此的才情与气质吸引,陷入热恋。然而,这段感情并非一帆风顺。许淑彬的父亲突然病逝后,哥哥成为家中主事人。哥哥虽接受过现代教育,却十分世俗,极力反对妹妹与家境贫寒的李四光交往,一心希望她能嫁给富家子弟。面对哥哥的阻拦,许淑彬展现出了坚定的一面,她坚信李四光的才华与事业心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知识与才干才是真正的财富。
在母亲的支持下,许淑彬与李四光携手走过了这段艰难时光。1923 年 1 月 14 日,二人在北京吉祥胡同举办婚礼,学界泰斗蔡元培亲临证婚,见证了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李四光因科研工作繁忙,有时会忽略家庭,这让许淑彬感到孤独与失落。但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李四光逐渐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开始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他会在紧张工作之余,为许淑彬拉上几首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传递爱意,加深夫妻间的感情。在战乱时期,二人相互扶持,李四光患病时,许淑彬精心照料;许淑彬病倒后,李四光又承担起家中大小事务,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他们的爱情,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深厚,成为了地质学界的一段佳话。
熔岩浇灌的罗曼史 卡蒂亚和莫里斯
▲卡蒂亚和莫里斯。图片来源:USGS
在地质学界,有一对法国夫妇的爱情故事如同火山喷发般炽热且震撼人心,他们就是卡蒂娅与莫里斯・克拉夫特。卡蒂娅本是地球化学家,莫里斯则是地质学家 ,二人的相遇,源于对火山共同的痴迷。1966 年,因为各自钟情的埃特纳火山与斯特龙博利火山,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自此决定携手奔赴世界各地的活火山,开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旅程。
他们的爱情,不像寻常情侣那般在都市的繁华中漫步,而是在炙热、熔化的岩石上留下足迹。在火山喷发的硝烟中,他们乘坐直升机穿梭;在岩浆翻滚的边缘,他们以大地为舞台自在舞蹈。他们把火山当作心灵的后花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独特浪漫。蜜月时,别人在温馨的度假胜地,他们却在火山的爆破声中感受别样的甜蜜。
▲卡蒂亚在火山口。图片来源:最人物
在探索火山的过程中,他们遭遇过无数艰难险阻。汽车因复杂地形抛锚多达 27 次,有时深陷熔岩池,有时被异物撞毁;烫伤更是家常便饭,莫里斯曾不慎掉入滚烫的泥中,右腿皮肤像洋葱一样剥落,他却幽默地将此称为 “火山学家的洗礼”。气体采样工作棘手万分,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爆炸,常常让他们的衣服破损不堪,裤子变成短裤衩也是常有的事。但对火山的好奇与热爱,让他们无惧这些危险。1971 年,莫里斯突发奇想,想在全世界最大的硫酸湖里划船,卡蒂娅虽深知强酸的可怖,却依然尊重丈夫的意愿。当莫里斯和朋友历经艰难平安返岸时,卡蒂娅虽愤怒大骂,却也只是因为担心丈夫的安危。
▲莫里斯和同伴在硫酸湖中泛舟采集水样。图片来源:Fire of Love
1980 年,他们的好友在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中不幸遇难,这一事件非但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促使他们投身于更危险的灰火山研究。灰火山,素有 “杀人火山” 之称,短短数秒就能摧毁方圆 40 公里内的所有生灵,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深入其中。
▲夫妻俩曾拍摄的照片。图片来源:最人物
1985 年,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的鲁伊斯火山爆发,因决策者的忽视,导致整个村庄被吞没,至少两万三千多人丧生。这一悲剧深深刺痛了他们,从此,他们决定用拍摄防灾教育影片的方式,让人类避免火山之灾。为了拍出更具冲击力的画面,他们冒险站在离火山更近的地方,好几次死里逃生。
1991 年 6 月,在日本云仙的火山爆发中,卡蒂娅与莫里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彼时,云仙山在沉睡 200 年后苏醒,他们兴奋不已,却因下雨视线模糊,为了拍摄更清晰的画面,站得离火山太近,最终被滚滚而来的火山灰吞噬。同月,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五万八千多人因他们生前留下的影片成功撤离。他们穷尽一生,用对火山的热爱,为人类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卡蒂娅曾说:“我和莫里斯做什么事都一起,我们的工作不能没有彼此。” 莫里斯也深情表白:“我,卡蒂娅和火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他们将爱情融入对地质事业的不懈追求中,用生命诠释了地质学家对大地的热爱与执着。
以科学之名·向地球告白
这个专属浪漫的日子,就像生活这部电影里的高光时刻,让我们有机会把平日里藏在心底的爱大声说出来。愿每一份地质人的坚守,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在这个 520,让我们向这些地质学家夫妻致敬,也向所有为地质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