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对外发布,内蒙古白云鄂博矿迎来两个新成员——“氧铅烧绿石”和“献华铈铌矿”。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矿产资源领域掀起波澜,为我们深入认识这座神奇的矿山打开了全新视角,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无限遐想。
图片来源:包钢集团
“氧铅烧绿石”呈棕黑色,是不透明的晶体,属于铌矿物;“献华铈铌矿”同样为棕黑色,呈半透明状,是全新的铌稀土矿物。它们分别于2024年8月和2025年3月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批准命名,如今正式亮相,这是自1959年以来,白云鄂博矿区发现的第22和第24个新矿物。铌作为极为稀有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特种钢、超导材料、航空航天等众多高端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矿物的现身,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矿物学宝库,更为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矿物的发现由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科研团队主导,联合外部科研院所共同完成。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白云鄂博矿物研究领域的重大飞跃,更是我国企业型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层面实力提升的有力见证。长久以来,我国企业在科研方面多处于“技术应用”阶段,而此次突破标志着企业正大步迈向“科技创新”,在矿产资源研究领域实现华丽转身,完成历史性的跨越。这一转变,对于推动我国矿业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的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与新矿物发布同步,凝聚几代科学家心血的《白云鄂博矿物》专著也正式问世。这本历经5年精心编撰的著作,收录超200种矿物、1600多张显微图像及380组电子探针数据,宛如一部关于白云鄂博矿的“百科全书”,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现出矿区丰富矿物资源及其微观结构特征。它的出版,为科研人员、矿业从业者等提供了详实而权威的参考资料,也开创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相互促进的崭新局面。
回顾过往,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包头稀土研究院合作,已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并命名了第23个新矿物——福元铌矿。加之此次新发现,白云鄂博矿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这座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第二大铌矿床,在矿物学研究方面堪称一座富矿,每一次新发现都可能为后续的资源开发利用带来新契机。
白云鄂博矿的新发现,对我国资源战略布局影响深远。从能源角度看,钍矿资源的发现,使我国在核能领域拥有更坚实的资源保障,有望构建“铀-钍”双轨核燃料体系,降低对国外铀资源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在产业发展上,无论是稀土、铌等传统优势资源,还是新发现矿物所关联的新兴产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采矿、冶炼、材料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一系列产业升级,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新矿物的发现只是开端,后续如何高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提取、加工技术;需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与引导,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法律法规,确保资源开发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轨道上推进。
白云鄂博矿新矿物的发现,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突破,为我国矿产资源研究与利用开启了新的篇章。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白云鄂博矿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进步贡献更多力量,在全球资源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李苒苒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