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格罗夫山寻陨石

上传时间:2025-03-12 10:27 来源:地球杂志 作者:刘小汉

简介:

在52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大陆,只有1400万平方千米是陆地,格罗夫山就位于这片神秘大陆的深处,它是64座冰原岛峰的总称,总面积达3200平方千米。

在52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大陆,只有1400万平方千米是陆地,格罗夫山就位于这片神秘大陆的深处,它是64座冰原岛峰的总称,总面积达3200平方千米。从1998年至2000年,中国第15次、16次南极考察期间,我两次作为队长带队进入这个地区进行科学考察。1998年给我的任务是:第一是要找到格罗夫山;第二是找到以后能在那个地方活下来;第三是你如果找到了又活下来了,看看还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能完成第三条,那就是十全十美了。当时我所能凭借的,就是武汉测绘学院购买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的一幅照片,拿到后我们把它放大,这就是我们所有的资料。
 
格罗夫山区——冰雪严寒之地 供图/霍东民
 
第一次进入格罗夫山地区是四个人一辆车,如果这辆车一旦出故障,我们就全军覆没。当时我们的后勤保障是非常有限的,一共五辆雪地车:一辆PB150,一辆PB170,还有新购置的三辆PB240雪地车。三辆PB240 由李院生队长带队向Dome A(冰盖最高点)发起冲锋。分配给我的就是那两辆小破雪地车,不幸的是在出发前就有一辆已经坏掉了。一辆车的停摆有可能面临着任务被取消的风险,我很担心就此被迫呆在中山站不进内陆了,因为这个计划我已经争取了好几年才能够实行,再有根据当时了解的情况澳大利亚、俄罗斯都对格罗夫山非常有兴趣,而南极现行的游戏规则是谁先到达谁有优先权。尽管完全是无后援的考察非常危险但当时一定要进格罗夫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我就下决心拼一下。
 
独闯格罗夫山的那辆PB170雪地车
 
从中山站到格罗夫山直线距离有400多千米,但却有几十米宽几千米深的冰裂隙,因此需要绕开冰裂隙,这就加大了一倍的行程距离。在格罗夫山地区最大的危险就是冰裂隙,有一次我们的车已经开到了冰裂隙的边缘,大概几米的距离,而且非常宽,刹车已经来不及了,我赶紧和身旁的机械师李金雁说:给油使劲一脚轰到底,瞬间听见车的一声怪叫,我们的车像一个钢铁巨兽一样向前冲,当车正压到冰裂隙的时候,听见身后“轰”的一声,雪桥塌下去了,车是过去了,但是车拉的两个雪橇其中一个小雪橇一半悬在冰裂隙上,另一半悬在空中。我下车回去看压塌的冰裂隙,那个冰裂隙大概有不到两米宽,且阴森森深不见底,两边的冰壁笔陡笔陡。经过了大概十几天的跋涉,1999年1月3日,我们终于到达了格罗夫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陆路进入这一地区并开展正规的科学考察活动。
 
出发前四人合影 左起:刘晓春、霍东民、刘小汉、李金雁
 
在格罗夫山工作要随时观察天气,有一天狂风大作,暴风雪即将来临,我们赶紧收队准备撤回大本营,我驾着雪地摩托车,在一个很陡的蓝冰坡上,刘晓春教授坐在我身后,坡很陡,正当我一边刹车一边往下骑的时候,他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以为他把罗盘或者榔头落在山上,我赶紧就停车,车还没停稳,他就往下跳,我一边刹车一遍喊他:“我先掉头,再开到山上取东西”。由于风很大,他根本听不见,我刚把车掉过来他已经往回跑了几步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连滚带爬的冲着我大喊:“陨石!”当时我一看,哇!因为真的是一个特别标准的陨石,这是咱们国家发现的第一块陨石,大家高兴极了。
 
格罗夫山发现的陨石
 
格罗夫山发现的陨石纪念邮票供图/霍东民
 
南极陨石在科学界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陨石的发现标志着这次科考的极大成功。在第15次考察结束时,我们一共发现了4块陨石。更让我高兴的是,在第16次考察期间,我们又发现了火星陨石。这纯粹是撞大运———当时我们正在执行冰裂隙内部的考察和采样任务,大家考虑到我的年龄,发起了一次“宫廷政变”,不允许我下冰裂隙,我很无奈地在冰面上郁闷生气呢,低头一看,是一块陨石,顺手装进了兜里,回来经过化验,竟然是一块火星陨石。这次考察,我们采集了28块陨石。
第三次、第四次格罗夫山考察,在琚宜太队长的带领下,分别采集了4448块、5354块陨石。四次考察的陨石收获,证实了我当初的预测。格罗夫山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陨石富集区之一。此后我们又在格罗夫山地区分别采集了1618块、583 块、630块,一共12665块陨石,使我国一跃成为南极陨石拥有量第三大国。
 
南极陨石
 
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自由降落的岩石,是没有燃烧完的流星,它是人类唯一可以接触到的,可以直接进行科学研究的天外物品。普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最初形成时,太阳星云中的颗粒状物质相互吸积、凝聚而形成的球粒,无数围绕太阳旋转飞行的小球粒继续吸积碰撞,质量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星子,进而形成小行星。其中最幸运的星子最终碰撞吸积成为地球这样的行星。由于行星质量大,星体本身就会发生热核反应,温度迅速升高,直至完全熔融,熔融的火球逐渐冷却,各种矿物陆续分异结晶。重的金属元素(如铁、镍、金等)下沉集中于星核,较轻的矿物上升到星球表面形成星壳。介于星核和星壳之间的则是组成星幔的超基性矿物。无球粒陨石的成分与星壳相近,石铁陨石的成分与星幔类似,而铁陨石则相当于星核物质。因此,普通球粒陨石的年龄差不多都是46亿岁,而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则相对比较年轻。实际上,那些球粒陨石和小行星们是属于运气不好的家伙,46亿年以来一直在太空漫无目的地继续飞行着。
 
陨石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要意义
 
陨石按照来源分两大类:一类是降落陨石,一类是发现陨石。陨石按照成分又金额分为:铁陨石、石陨石、石铁陨石等。陨石的研究在科学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无球粒陨石,它实际上代表的是小行星、行星,甚至是古老恒星内部不同层次的物质,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判断出他是灶神星的,还是谷神星的,还是月球的等等。
 
陨石表面的气印
 
在野外如何找到陨石呢?从几个方面判别:一是看熔壳,陨石在降落过程中燃烧、融化又凝固,有一层烧黑了的壳,这个壳就叫熔壳,这是第一个标志,除了熔壳还有气印和拇指纹,在大气当中,高速气流在融化的陨石表面会造成一些波纹状的气印,像拇指按在面团上的一个纹,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在铁陨石上是非常明显的;二是看磁性,陨石一般都含有金属,因为含有金属,所以陨石多数是有磁性的,而一些很像陨石但又不是陨石的比如说褐铁矿、赤铁矿,它是没有磁性的;三是看球粒结构,有球粒结构的一定是陨石;四是看比重,这个靠感觉,石头在手里感受一下轻重;最后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看条痕,当你捡到一块疑似陨石的石头时,用另一块更硬的石头去划它,陨石基本上是划不出来什么颜色的,而被误认为是陨石的矿石,通常会出现红色,樱桃红、褐红色、或黑色,比如磁铁矿。
陨石的话题范围很广,涉及的内容也很多。中国南极考察回收的陨石在科学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在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南极格罗夫山也成为了中国特别保护区,下一个目标是将格罗夫山建成中国科学特别保护区,让这片遥远寒冷的世界成为探索地球和宇宙秘密的实验室。
 
笔者格罗夫山考察时的照片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