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简介:
(一)深部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潜力 在松辽盆地深部凹陷带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3350 米以深)地层中发现页岩气气测异常 43 层,累计厚度 102 米,甲烷占全烃组分平均含量的 86%,证实了松辽盆地深部存在有利的页岩气层系,为实现...
(一)深部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潜力
在松辽盆地深部凹陷带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3350 米以深)地层中发现页岩气气测异常 43 层,累计厚度 102 米,甲烷占全烃组分平均含量的 86%,证实了松辽盆地深部存在有利的页岩气层系,为实现深部能源勘查向页岩气勘查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井深 4400米~7018 米发现温度 150℃~240℃高温干热岩体和2层含高放射性元素异常地层,热流值为 84 毫瓦 /平方米,展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能开发应用潜力。
(二)白垩纪陆地古气候演变规律——恐龙灭绝新解
66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地球上许多动物与植物都在这次生物浩劫中消失。恐龙这一曾经雄霸地球的生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那究竟因何灭绝呢?
恐龙灭绝
陨石撞击、火山喷发、多事件叠加,总之众说纷纭!统治地球长达1.7亿年的霸主恐龙在此浩劫中消失,这一切都发生在白垩纪。
陨石撞击 火山喷发
作为世界上发育时间最长的陆相湖泊盆地,松辽盆地有着8000万年的盆地演化历史,4000米厚的白垩纪连续沉积地层。这里不仅为当时的恐龙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环境,也为今天的白垩纪气候环境研究留下宝贵的白垩纪陆相气候记录——松科二井岩心。经过研究发现在陨石撞击地球之前,曾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排放二氧化碳引发陆相气候剧烈波动,当时恐龙及其他生物就已经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并伴有大量物种灭绝。
白垩纪-古近纪绝灭时期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物种绝灭
(二)基础地质研究——三项重大进展
建立了地层对比的“金柱子”。创建了完整的松辽盆地陆相地层标准剖面——“金柱子”,为开展区域性和全球地层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陆相“标尺”。
建立了松辽盆地演化新模式。揭示了松辽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发现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构建了盆地早期基底双向汇聚、后期伸展反转的陆内盆地演化新机制,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丰富了白垩纪陆相生油理论。首次发现了松辽盆地多次、短期海侵事件的新证据,提出了白垩纪海侵事件是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在青山口组合嫩江组下部沉积期,形成稳定的大型深水湖盆;与此同时,间歇性的海水侵入,一方面促进了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稳定的盐度分层和湖底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大规模优质烃源岩形成(Wang el al.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