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作品选登——煤 的 故 事

上传时间:2017-09-13 10:13 作者:河北省煤田地质局 张路锁 杜建明

简介:

煤是一种极其缺乏魅力的日用品。它脏、过时、老土,而且廉价。在煤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认为煤是不值一提的。前人们因过于熟悉煤的身世而对它嗤之以鼻,后来的人们虽然没有那么熟悉它的历史了,但对煤的轻...

煤是一种极其缺乏魅力的日用品。它脏、过时、老土,而且廉价。在煤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认为煤是不值一提的。前人们因过于熟悉煤的身世而对它嗤之以鼻,后来的人们虽然没有那么熟悉它的历史了,但对煤的轻蔑却一如从前。但是,如果把煤放在古代历史的文化里,煤的名声也许会大大不同。在那样的文化里,不起眼的煤块会像化石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事实上,煤确实是一种能源类化石。

一、煤的本质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依赖太阳供给的新鲜能量而存活,这些能量通过地质作用不间断地改造着地球的表面,或者由植物暂时储存于自身之中。散布在地球各处的植物仿佛专事收集太阳能,它们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成化学能量,供动物享用。此外,它们还把太阳能储存在自己的细胞里,直到这些植物腐烂、燃烧,或者被吃掉。另外,这些能量还有一种不常见却很重要的命运,那就是被深深地埋藏在地下,经过上千万年的逐步浓缩,成为一种作古的燃料。

食草动物在吃下这些植物时,也吸收了其中蕴涵的能量。动物不仅把这些能量高度浓缩地储存在体内,而且还将其散发到周围的空间里。在某种程度上,一群鹅、一群鲸或者一群驯鹿,都是移动的蓄能群体。它们在某一个地方吸收了太阳能,然后通过迁徙,把能量带到别的地方。这样,即使是在万木凋残的严冬,它们的天敌一旦捕获它们,就能靠这些能量得以生存。简而言之,地球上的生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们对太阳能进行吸收、转化、储存和运移,每一个物种的成功进化都有赖于该物种在这个系统中的有效运作。

  在动物王国里,人类是最有效地把食物中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种之一。这么说吧,要产生同样的物理能量,一个人需要的热量只是一匹马所需热量的大约一半。我们的新陈代谢能极其高效地产生能量,这无疑使我们拥有了一种物种优势。也许,这种优势也赋予了我们智慧,使我们得以从另一个途径探索植物所获取的太阳能。

  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为人类获取能量设置了障碍,但人类却通过燃烧植物——特别是我们不吃的植物,比如树,获得了更多的太阳能。当然,这一进步具有非凡的意义,使用火成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征之一。在漫长的冰川期,人类一次次地受制于大自然,但正是这种获取能量的新方法改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并使人类逐步走向完善。

  最终,人们停下了四处游猎的脚步,也不再收集食物,而开始培育植物、养殖动物。考古学家们通常认为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人们用火来清理土地,这与今人砍伐并烧毁热带雨林的做法颇有些相似,但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谷物长得更好。以后人们逐步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比如制陶、烧砖、冶金等。

  许多这些早期的工匠开始使用一种燃料—木炭。把木头高高地堆起来,或者部分地燃烧,然后放在缺氧的环境里慢慢闷烧。几千年来,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近乎纯粹的木炭。与木材相比,这样得到的木炭燃烧起来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而且燃烧得更为彻底。但是,这种制作木炭的方法浪费了不少木材最初的燃烧能量,这就大大加重了森林的负担。

  随着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竞相使用燃料和木材,并为种植谷物而大量开发土地,于是导致树木逐渐减少,直至消耗殆尽。相应地,所有这些需要也消耗着植物所吸收的太阳能,使得这些能量储备日趋贫乏。终于,人们发现了数亿年前储存在地下大量的植物性能量——煤。

二、植物怎么变成煤

早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长着大量高大茂密的森林,他们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量,在消化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氧气。这些森林一批批生长,又一批批地死亡。经过许多次的不断反复之后,植物遗体越堆越多。其中一部分被氧化或燃烧,其能量又重新释放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植物遗体逐步变成一种黑褐色或褐色的淤泥状物质———泥炭。我们把这一过程叫"泥炭化阶段",它是煤即将形成的前奏。

如果地球的表面和地壳真是永远不变的话,即使有了很多的植物遗体, 煤仍是无法形成的。但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从来没有安静过,常常发生频繁的地壳运动。如果地壳上升了,低洼的地方变成平地甚至高山,由于水分减少,植物将生长得少而慢,即使有植物的遗体,也基本上被氧化挥发到大气之中,无法形成煤。如果地壳下降了,而且下降得很快的话,特别是当地壳下降的速度超过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时,植物由于水太深而被分解,那么,煤同样难以形成。只有当地壳缓慢地下降时,植物才能不断地生长和死亡,泥炭层也才能不断地形成和加厚。而且有可能形成很厚的煤层。 如果这里的地壳反复地上升和下降,则有可能形成许多煤层。

在浅海和内陆湖沼,由于地壳下降,泥炭层会被陆地上的河流带来的泥沙掩埋,而且随着地壳的不断下降,覆盖在泥炭层上的泥沙会越来越厚,泥炭层会被掩埋得越来越深。这些被掩埋的植物遗体,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和细菌的作用,形成了褐煤。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岩化作用"。褐煤在高温高压下,将继续失去水分和可挥发气体,碳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慢慢地变成了烟煤。烟煤进一步变化,最后变成了无烟煤。由褐煤,烟煤到无烟煤的过程,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煤里面碳的含量在不断提高,其他成分逐渐减少。

三、煤的其他用途

把煤作为燃料烧掉,多少年来我们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才发现煤浑身都是宝。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比如,变质程度最差的褐煤,虽然其发热量最低,但它却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变质程度最深的无烟煤,它的发热量最高,烧起来火力很强,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烟煤虽说变质程度比无烟煤差,发热量中等,但它却是最有出息的一种,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炼焦冶炼钢铁,而且还可以被气化或液化,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

那么,把煤作为化工原料又能干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就首先必须知道煤焦油的来历。我们把煤放到炼焦炉里,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时,就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这些产品。1吨优质炼焦煤,经焦化可得到700~800kg焦炭,30~40kg的煤焦油和100 多kg的焦炉气。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 "粮食",而且还可以用来生产煤气、电极、合成氨、电石等。电石除用于照明、切割和焊接金属外,还是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至于焦炉气,首先它是很好的气体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说来说去,最有用处的还是要数煤焦油了。它的用途真是丰富多彩,极为广泛。现在我们知道,煤焦油原来成分极为复杂,多达500种以上。用它可以制造出数百种用途各异,色彩缤纷的化工产品。于是,煤焦油一下子成了有机化学工业珍贵的"原料仓库"。比如染料、香料、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农药、化肥、炸药、洗涤剂、除草剂、溶剂、沥青、油漆、糖精、卫生球等等。

除煤焦油,煤气,焦炭外,就是一向被我们看作是废物的许多东西,今天也都成了"宝贝"。如燃烧煤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现在用它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大量的被誉为"电子工具粮食"的半导体材料———锗和镓。 噢!从煤里竟能得到这么多宝贵的东西,怪不得它被人们称誉为"万能的原料和黑色的金子"呢!。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炭的消耗越来越大,另外,因运输和烧煤产生的大量飘尘、烟灰和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人们逐渐转向比它更优越的新能源——石油。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