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可曾见过2.98亿年前的远古森林?

上传时间:2025-10-24 10:22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简介:

如今一片荒漠的内蒙古乌达地区,在当时则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茂密的石松类、有节类、前裸子植物(瓢叶目)、真蕨类、种子蕨类、原始松柏类和苏铁类等植物,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植被景观。

如今一片荒漠的内蒙古乌达地区,在当时则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茂密的石松类、有节类、前裸子植物(瓢叶目)、真蕨类、种子蕨类、原始松柏类和苏铁类等植物,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植被景观。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瞬间将森林“定格”在毁灭的一刹那。这与罗马的庞贝古城如出一辙,“植物庞贝城”也由此得名。
 
 
一、曲折中前进
 
“植物庞贝城”在整个乌达煤田分布面积约35平方公里,由于恰好位于矿区,意味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将直接受到煤矿开采进度的影响。化石所在层位随时随地都会被采矿单位挖掘掉。
 
 
为抢救和保护化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带领团队在矿区一年敲上几个月,赶工挖到的化石均运回南京进行异地保护。但问题又来了,运输常造成完整树木化石碎裂,很难复原。
经过多方协调,科研团队终于争取到在原地开展研究的机会,而科研人员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采用“样方法”(即:在化石层表面用滑石粉划分1×1米网格,标出横纵坐标,对每个坐标内发现的化石进行标记,科研人员记录下化石的准确位置),最终,科研团队对累计约1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和原位开采发掘,再结合高分辨率CT等先进实验技术,“植物庞贝城”的研究开始步入“快车道”。
 
 
二、五项世界之“最”
 
经过科研团队二十余年来的努力,当前“植物庞贝城”的研究囊括了五项世界之“最”: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际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最丰富的瓢叶目植物群落、最多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
 
 
这五项“世界之最”,也是2024年“植物庞贝城”能够成功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的重要原因。然而,作为唯一一个未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或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世界地质遗产地,“植物庞贝城”的未来将是怎样呢?
 
 
三、未来:不止于化石
 
科研永无止境。“植物庞贝城’的完整保存状态,使其科研价值远超传统古植物重建与分类学范畴,还能为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远古“经验”。“植物庞贝城”的价值也不止于科研,还有重要的科普意义。
“植物庞贝城”的地质剖面就像一个“植物成煤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它保存了成煤的“原料”——完整植物群落,记录了成煤的“关键步骤”——薄层火山灰为成煤沼泽群落提供矿物营养、厚层火山灰快速埋藏封存了泥炭,关联了成煤的“最终结果”——煤层与地质演化。这种“全方位地保存”,让人类得以真正“看见”植物如何一步步转化为煤。这不仅是古植物学研究的圣地,也是自然资源科普的天然圣地。中国独有,世界唯一。
如何让工业文明与自然遗产和谐共存,使我们既能留住地球的馈赠,也能为未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不仅是科学家的使命,也需要党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坚实保障。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