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青海察尔汗盐湖 | 柴达木盆地的瑰宝

上传时间:2024-09-03 14:47 来源:地球杂志 作者:宋高

简介: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东部新生代沉积区,地理位置横跨青海省格尔木市与都兰县,自东向西可分为霍布逊、察尔汗、达布逊和别勒滩四个连续的区段,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重要的钾盐产地。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东部新生代沉积区,地理位置横跨青海省格尔木市与都兰县,自东向西可分为霍布逊、察尔汗、达布逊和别勒滩四个连续的区段,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重要的钾盐产地。察尔汗盐湖海拔2670米,范围大致包括东经94°~96°,北纬36°~38°,东西长约170千米,南北宽20千米~40千米,面积约5800平方千米。湖区气候干旱多风,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属高原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约为21.4毫米,年均蒸发量约为3549.5毫米(据1960年-1989年气象观测数据)。
 
钠盐池 摄影/宋高
 
察尔汗盐湖北靠锡铁山、阿木尼克山,南邻昆仑山,由天然降水和冰雪融水汇成的出山河流是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包括格尔木河、托拉海河、乌图美仁河等。受河水补给,察尔汗盐湖干盐滩的边缘形成了数个大小不等的卤水湖,其水域面积、水深及矿化度等均受入湖河流流量的影响。
察尔汗盐湖中盐类资源丰富,储藏着555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口食用近1000年;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察尔汗盐湖钾盐的储量十分可观,成为了我国钾盐资源的“压舱石”。
小贴士:钾元素的作用 钾是作物生长和发育必备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可以增进作物对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是“粮食的粮食”。长期以来,钾一直被列为我国七大紧缺大宗矿产之一。钾矿是钾肥的矿物原料,约90%的钾盐资源都用于钾肥生产。中国钾矿资源较为匮乏,土壤存在着普遍缺乏钾元素的特点,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缺钾特征。因此,钾盐是我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钾盐研究勘查基地
 
世界钾盐矿产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在北半球,储量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均产出固体钾盐矿。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拥有世界最大的固体钾盐矿床,钾盐储量达到180亿吨,含钾矿物以钾石盐为主,夹杂少量光卤石,品位较高,氧化钾含量平均为25%~30%,矿层厚度达7米~18米,是世界最厚的钾盐含矿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贫钾大国,钾肥对外依存度较高,2017年-2020年钾盐进口量均在700万吨以上,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
 
察尔汗盐湖主要盐类矿物镜下形态——原生菊花状杂卤石
 
察尔汗盐湖主要盐类矿物镜下形态——光卤石团块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固液两相并存的内陆大型盐湖,属低品位钾盐矿床,平均含量约为0.96%(以氯化钾计)。矿床的地层格架主要由石盐构成,赋存的可溶性钾盐矿物主要有杂卤石、光卤石和钾石盐,这也是盐湖矿山主要的钾盐开采对象。富钾矿层主要分布于地表至地下约20米范围,具有分布广泛、品位低、不均一、矿层不连续且薄而多的特点。
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柳大纲院士,盐湖地质专家袁见齐院士、郑绵平院士、张彭熹院士,盐湖化学专家高世扬院士均在察尔汗开展过大量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基于察尔汗盐湖的研究,我国学者提出了“高山深盆成盐模式”“异常钾盐蒸发岩理论”“多级盐湖深盆成盐模式”等,引领了世界盐湖科学的发展。
 
钾肥开发利用基地
 
察尔汗盐湖青藏铁路以西的采矿权皆属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前身为青海钾肥厂。近几年来,钾肥产能一直维持在年产400万吨(以氯化钾计),2022年达到年产钾肥58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的73%,为我国农用钾肥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卤水提锂产能提升至3万吨。
针对察尔汗固体钾矿层的地质特征,近20年来采用“固液转化”的方式进行开采,用生产完光卤石剩下的老卤和涩聂湖等盐湖的卤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溶剂,通过供卤渠将溶剂渗入地下钾盐层将钾盐矿物溶解,在采卤渠将卤水抽出来,再在盐田中进行处理,将“固相钾盐”通过液化的方式转化成易操作、易处理的“液相钾盐”。同时,实现了察尔汗钾盐矿床开采过程中卤水的循环高效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输卤渠 摄影/赵元艺
 
生态景观建设园区
 
察尔汗盐湖区常年接收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使得察尔汗盐湖区周边存在大量的淡水水体。青海盐湖股份公司在充分考虑钾肥生产的前提下,在察尔汗盐湖矿区南侧建立了一条长约百里的防洪堤。由于不断地有淡水蓄积,防洪堤外侧的水体盐度不断降低,逐渐有大量的植物、动物开始扎根在这条防洪堤外侧,进而演变成了察尔汗盐湖现在独有的盐湖生态系统——百里水景线。
 
 
 
 
百里水景线上的动物和植物 摄影/孔凡晶
 
今天的察尔汗盐湖不再是黄沙漫天的荒凉景色,绵延百里的水景线上一边是生态湿地,一边是卤水盐田,一边是瓦蓝色的淡水,一边是碧绿色的卤水,生态与生产和谐发展。随处可见的红嘴鸥、赤麻鸭、鸬鹚、凤头鹈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白刺、柽柳、罗布麻等植物更是几代盐湖人在生命禁区创造的生态奇迹,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美景,近年来,察尔汗盐湖开发了“梦幻盐湖”旅游资源。碧绿色的钠盐池搭配造型各异的氯化钠晶体,景色美观,让人赏心悦目,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访。更为重要的是,在察尔汗3000多毫米蒸发量的作用下,每年有逾2亿立方米的水汽进入大气层,为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生态和气候的改善作出了卓越贡献。2023年察尔汗盐湖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察尔汗盐湖景区标识
 
察尔汗盐湖作为柴达木盆地的“聚宝盆”,固矿液采不仅成功实现了钾肥的“国产化”,更是盘活了柴达木盆地亿吨级低品位固体钾盐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碳”主题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察尔汗盐湖锂盐对推动我国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察尔汗盐湖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促进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循环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最大程度利用好大自然馈赠予柴达木盆地的宝藏。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