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平静无风的一天,你的眼前却翻涌着巨大的黑色波浪,它不停向岸边侵袭,仿佛要将人吞噬一般。你心底一慌,不由自主地后退,才发现身边荒芜的土地寸草不生,随处可见各种动物的骸骨。黑色的水中没有水草也没有鱼虾,连天空中也不见飞鸟盘旋的踪迹。远处暗红色的山体如干涸了的血迹,而水面上浓重的迷雾,更不断渲染着诡异的气氛。
这仿佛梦魇的描述并不是什么恐怖游戏或电影,它真实存在于世间,就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0米以上的高原上,当地人称之为“拉昂错”,意思是“有毒的黑湖”。
“鬼湖”拉昂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佛教故事中,拉昂错居住着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因此又被称为“鬼湖”。而在当地传说中,拉昂错神秘而危险,只要是经过拉昂错的人,无一例外都会产生幻觉,饥渴的旅人,只因喝了几口拉昂错的水,便丢掉了性命……事实上,当地人也确实不敢喝这片湖里的水,湖水咸且苦涩,连动物也会避开此处。可是拉昂错北面不远处就是被誉为“神山之王”的冈仁波齐峰,而冈仁波齐峰的冰川融水,正是形成拉昂错的源头。与拉昂错仅仅百米之隔的另一片湖泊玛旁雍错,水源同样来自冈仁波齐峰,水质却清冽甘甜,岸边鸟语花香,被尊为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是当地佛教信徒心目中的“世界中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们相信,“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的湖底是相通的,终有一天湖水流动,拉昂错也会变得像玛旁雍错一般圣洁甘甜。事实上,二者原本确实是同一个湖,冰川带来水源的同时也将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在湖中部,抬升了湖床。当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湖水萎缩,补给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使得中部的沉积物出露成为狭长的坡岭,将湖水一分为二。而两湖中,至今仍有一条干涸的水渠相连,由于玛旁雍错海拔在4588米,略高于拉昂错,因此雨水充沛时,玛旁雍错的湖水也会流入拉昂错,使两湖重新合二为一。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本是一母同胞,却有着这样大的差异呢?原来,冈仁波齐峰厚此薄彼,同样的冰川融水,汇入玛旁雍错的河流有十几条,而注入拉昂错的才只有几条。这就导致拉昂错的面积和水量远小于玛旁雍错。不仅如此,拉昂错的东南方向还有一座纳木那尼峰,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经过这座山西南角的缺口直抵拉昂错,抬升了湖面温度,加大了湖水的蒸发量。而有小山丘遮挡的玛旁雍错则幸运得多,湖面温度没有那么高,蒸发量也小了不少。如此一来,本就水少,蒸发量又大的拉昂错湖水盐度越来越高,周围的土地也免不了盐碱化,植物无法生长,动物也不肯光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处生命禁区。
而拉昂错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南亚带,蛇绿岩中的各岩石组合常会因为地壳活动发生强烈变形,甚至断裂破碎,导致拉昂错的湖水因波动出现大浪,新浪又会把旧浪卷入湖底的动物尸骨推上岸。正是这样的大浪,使得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最终放弃了在拉昂错的测量,因此拉昂错的湖水深度至今成谜。又因为拉昂错周围遍布暗红色的山体,湖水东西南三面都受到了山体的深色岩石影响,使得湖水颜色看上去十分灰暗,颜色怪异。天气晴好时风景美丽,若遇到天气不好时,翻滚的云雾、深色的湖水、巨浪、尸骸,再加上湖边一眼望去白森森如尸骨堆积的卵石滩,更增添了拉昂错的恐怖色彩。
佛有千相,千面一心,拉昂错是否也是佛在人间度化的一相呢?“鬼湖”与“圣湖”在这里静默相对,和谐统一,万物都有其合适的位置,这或许就是拉昂错想告诉我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