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确实有第三只眼睛,也称松果体。它位于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是一个长5-8mm、宽3-5mm 、重120-200mg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
人类的第三只眼睛——松果体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随着生物 的进化,它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科学家发现松果体的结构与功能类似眼睛,这个腺体可能就是退化了的眼睛。因为松果体具有和眼睛一样的视网膜细胞,因而它能直接感知光线并 做出反应,影响身体的醒睡模式与季节周期,以及情绪。
松果体的奥秘
松果体,因外形类似石松球果内的松子而得名,在我们大脑的几何中心。有趣的是,松果体是大脑中唯一的“单一”部分,而不是拥有一左一右的两部分。
现生最原始的爬行动物—— 斑点楔齿蜥
斑点楔齿蜥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第三只眼,即类似于松果状的眼。它位于头颅的顶部,而且可以水平运动。
松果体细胞能分泌一种叫5-羟色胺的激素,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激素。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在暗光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多时会导致人类心情压抑,所以北欧人容易患抑郁症。在人体血浆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呈白昼降低、夜晚升高的变化,进而影响人的生物钟,如女人的月经周期等。居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由于冬天处在黑暗之中缺乏光照,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因而妇女在冬天便停经了;而且,因纽特女子的初潮可延迟到23岁。
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浓度与人的年龄密切相关:在0 -7周岁,分泌的褪黑激素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到7岁时,达到高峰;而后随着人的年龄增高,褪黑激素的浓度逐步下降。褪黑激素的浓度影响人的睡眠时间,而且二者成正比。所以,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褪黑激素浓度在降低,人的睡眠时间就减少。年轻人褪黑激素高,往往“睡不醒”,老年人的松果体几乎停止分泌褪黑激素,常常“睡不着”。
拥有第三眼睑的其他动物:❶鬣鳞蜥;❷美洲牛蛙;❸安乐蜥;❹刺尾蜥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凡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