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可知道,《哪吒2》里的地球科学知识有哪些?

上传时间:2025-02-19 14:49 来源:河北省地矿局 作者:河北省地矿局

简介: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2月17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突破16.62亿美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蛇年春节很多地质队员也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爆火的电影。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2月17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突破16.62亿美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蛇年春节很多地质队员也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爆火的电影。这次那看啥都要代入地球科学的地质队员的“职业病”又犯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哪吒2》里的地球科学知识吧!
 
一、陈塘关与海陆变迁
 
影片中的陈塘关面朝大海、背靠山川,下面就是能够锁住妖魔的深海炼狱,这说明陈塘关的地理位置可能位于板块交界处——即山脉-海沟型板块边界,这些区域地质活动频繁,容易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在地球科学的发展中,“大陆为什么是大陆、海洋又为什么是海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着实困扰了地质学家上百年时间。
如今我们知道,海洋与大陆的命运被蕴藏在深深的地球内部的力量所决定,正是地质之力造就了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质奇观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
 
 
作为神话故事里出现的地点,陈塘关的具体位置也许很难确定,但地质学家看到这样的画面,还是难免会在脑海里浮现出各种联想吧!
 
二、混天绫与拉丝用玄武岩
 
电影高潮部分,哪吒重塑肉身化身成为“完全体”,身披混天绫、脚踏风火轮的样子真是又酷又帅。法宝“混天绫”,作为一种柔软却坚韧的神器,可以自由伸缩、束缚敌人,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地质中的矿物纤维。
 
 
比如拉丝用玄武岩。它是玄武岩在高温下经拉丝形成的产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性、单丝力学强度、弹性模量、密度、蠕变断裂应力、化学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
目前,玄武岩纤维已应用于消防、环保、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制造、医学、农业、工程及建筑等领域,是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新材料。
 
 
2024年,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开的五星红旗,便是用产自河北蔚县的拉丝用玄武岩制作而成。混天绫只属于幻想,但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矿物材料走进我们的日常,成为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混元珠与宝石矿物
 
在电影塑造的世界观中,哪吒和敖丙是混元珠的化身。这颗引出一切的法宝,以及影片中的玉虚宫、阐教玉佩等等,都让人联想到地质学中的宝石矿物。
 
 
地质学家对宝石的关注并非因为它们很“值钱”,而是因为其形成过程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深部地质环境的演变。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宝石的矿物成分、晶体结构及其形成条件,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及化学反应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程。
实际上,不仅仅是宝玉石矿物,即便是很普通、很常见的矿物,在地质队员的眼中也是很美的。
 
 
而这样的美,是独属于地质队员的浪漫。
 
四、“石化”与化石
 
电影里的海夜叉是一个插科打诨的角色,它的泡泡具有“石化”的法力,在剧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石化”,让人联想到深埋于地层之中的化石。
 
 
化石研究是揭示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发掘与分析,科学家可以追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演变与灭绝的过程,揭示出不同时代的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
例如,化石记录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生物经历了数次全球性的灭绝事件,进而帮助地质学家推断出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波动和环境变迁。化石不仅是生物演化的见证,它们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地质年代、岩层分布以及古环境的宝贵信息。
 
 
通过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更加精准地重建古地理面貌,追溯地球和生命的演化轨迹,进一步加深对地球演变和生命起源的理解。化石研究也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火焰元素与岩浆岩
 
电影中关于火焰的元素无处不在——哪吒在战斗中经常使用火焰和岩浆相关的技能,展现出强大的能量;关押妖族的深海炼狱岩浆翻涌……
 
 
岩浆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直接体现。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火山活动和岩浆成分,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热力学过程。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也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
岩浆岩是岩石学的研究范畴。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研究岩石的形成、分类、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学科。通过岩石学的研究,科学家能够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动态变化,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的演变以及地质过程的复杂性。
 
 
在现实中,岩浆不是困住妖族的炼狱,而是地球档案的忠实记录者。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为我们了解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一部优秀的电影总能让人产生很多遐想,关于《哪吒2》我们的地质队员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影视角。在这部电影里你还发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快来和大家分享吧!
 

 

编辑:张希阳

校对:张     

审核:陈   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