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南极之上起“秦岭”——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始末

上传时间:2024-02-18 10:10 来源:观沧海

简介:

中国南极秦岭站   祝贺 摄 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中国南极秦岭站 (祝贺 摄)

 

2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秦岭,贯通东西,和合南北,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在秦岭站所在的区域,也有着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龙年到来之际,秦岭这个被尊为华夏文明龙脉的名字,标注在南极冰雪大陆。从此,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这些遥远的名字变得不再陌生。

 

今年是中国南极考察40周年。我国从1984年首次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已经开展了40次南极考察,跻身于国际极地科考大国行列。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的建成进一步拓展了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走向罗斯海

 

罗斯海是人类航海所能达到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该区域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 是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与物质交换、海洋生物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之地。

 

100多年前,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大多在罗斯海登陆。大名鼎鼎的斯科特和阿蒙森正是从这里登陆南极。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南北两极的研究从探索时代跨入科学考察时代,罗斯海成了南极考察和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目前,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均在这一海域建立了考察站,全南极最大和最新的考察站云集于此。

 

在罗斯海沿岸的科考站中,美国麦克默多站是南极最大的考察站和科学研究中心。该站于1956年建成,有各类建筑 200 多栋。在南极夏季,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犹如一座城镇,有南极第一城之称,是美国在南极大陆的物流中心,也是极其重要的考察活动支撑点。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和韩国张保皋站则是距我国秦岭站最近的两座考察站,直线距离分别为28公里和36公里,乘直升机不到15分钟即可抵达。

 

中国是南极科学考察的后来者,从1984年登上乔治王岛,转年建立长城站,到1989年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建立中山站,再到昆仑、泰山两个内陆站相继建成,南极考察一步步从大陆边缘深入内陆。而在秦岭站建成前,我国在罗斯海地区没有考察站。

 

南极大陆被横贯南极山脉分为东南极和西南极两大部分,此前我国建立的 4 座南极考察站都不在西南极科考关键区域。最早建立的长城站虽然位于西部的南极半岛,但属南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都集中在东南极。在罗斯海建站,将填补我国在西南极科考关键区域没有考察站的空白,提升辐射西南极地区和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保障能力,以及我国保护南极环境和参与南极治理的能力。

 

为“新家”选址

     

2012115日,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广州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在本次考察任务中,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调研正式开展。

 

2012123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达罗斯海区域。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和8天现场踏勘,考察队完成了新建站址3个领域12项具体任务的调研工作。 此后,中国南极考察队连续多年在罗斯海围绕新站选址开展勘察调研,完成了该区域地质、海岸、测绘、气象、海冰、水文、动植物分布状况等综合调查,为优化选址积累了基础信息。大量的实地考察,为我国实现新建南极考察站目标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考察队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和科研条件后,最终选定了位于罗斯海特拉诺瓦湾的恩克斯堡岛作为新建站址。

 

201711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从上海起航。此次考察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罗斯海,开展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827日,中国罗斯海新建站选址奠基仪式在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举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横幅格外醒目,考察队员在国歌声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风雪中建站

 

秦岭站施工现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202311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建设秦岭站是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2023126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和天惠轮经过艰苦破冰,成功抵达罗斯海新考察站附近海域,一场艰辛而又伟大的建设即将开展。物资卸运是建站成功的关键。约100名建设队员、约9300吨建设物资、总物资超过500……人员、材料和机械的协同登岛是考察队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对此,考察队多次专题讨论、修改完善卸货方案,按照先生活保障、后施工生产,先主楼、后后勤的原则,将卸货任务细化到每一环节。

 

20231219日,随着最后一件货物安全离船,驳运至罗斯海枢纽站,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新站建设物资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恩克斯堡岛,又名难言岛,是一个听起来十分苦涩的名字。曾经有几名探险家受困于此,度过了整整一个冬季,历经的苦难难以言表,该岛因此得名难言岛。

 

秦岭站施工现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秦岭站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体现了集约、绿色、智能的特点。例如,在国内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到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

 

搭建新站钢结构骨骼之后,第二步就是安装功能模块。根据功能划分,模块分为度夏、越冬、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5大类。所有功能模块都采用国内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大大节省了现场施工时间。

 

秦岭站施工现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最后一步就是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幕墙板外面是一层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一层是聚氨酯泡沫板,让这件衣服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

113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成功吊装,秦岭站主楼主体结构实现封顶。与此同时,84个功能模块全部安装完毕。2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活动在站前广场举行。

 

揭秘“南十字星”

 

秦岭站(张体军 摄)

 

从外形上看,秦岭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14世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使用南十字星导航。从下往上看秦岭站,有数根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主体建筑架空。这是因为,南极不仅是地球上的寒极,也是风极,将主体建筑架空,正是人类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出的一种防风与抗雪埋的南极建筑方式。

 

回望中国极地考察40年,是一部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史。40年前的南极洲,没有一处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40年后的南极大陆上,有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5个中国名……一代代极地人革故鼎新、砥砺奋进,推动我国极地科考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南极考察建站档案文字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王自堃整理,图片为历史资料)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