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上传时间:2024-04-17 08:23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

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国家级科普基地,科普基础设施齐全,拥有气象自动观测平台、大型陆地蒸散观测平台、深厚包气带水分溶质运移观测平台、地下水动力学观测试验平台等多个科学观测平台,有效支撑了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调查等项目的开展,提升了水循环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学科发展。

一、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国家级科普基地。科普基础设施齐全,拥有气象自动观测平台、大型陆地蒸散观测平台、深厚包气带水分溶质运移观测平台、地下水动力学观测试验平台等多个科学观测平台,有效支撑了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调查等项目的开展,提升了水循环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学科发展。依托科技资源与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发表科普文章50余篇,出版科普专著2部,科普宣传品发放5000余份,科普报告30余次,电视新闻媒体宣传报导10余次。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平台优势,联合行业、地方科普力量,创新科普工作方式,面向全国公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科普、研学活动,努力发展成为我国水工环地质科普的核心力量。
 
二、称号
 
2011年,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
 
2017年,国家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授牌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21年,中国地质学会授牌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
 
2021年,通过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评估,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更名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地质大学科研与教学基地。
 
三、构成板块
 
基地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科普活动场所,科普展厅50平方米,有正定、深州两个科普基地,拥有气象监测、地下水动力学试验、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多水转化试验、地下水优化配给试验、咸水改造综合利用试验、污染溶质运移试验、蒸渗试验系统、水位升降模拟试验等9个试验平台。
 
1.气象与水热通量观测平台
 
配备了自动气象站和水热通量观测设备。自动气象站依据国家气象监测标准设定,可观测降水、蒸发、气温、地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风向9大常规要素。水热通量观测设备大孔径闪烁仪,对大气湍流、大气水分通量、地表热通量进行自动测量。
 

  气象与水热通量观测平台(左为自动气象站,右为大孔径闪烁仪)
 
2.大型蒸渗观测平台
 
包括10台大型称重式地中蒸渗仪。其中正定8台蒸渗仪土柱分别取自华北平原的山前倾斜平原(正定、栾城、深泽)、中部冲洪积平原(景县)和滨海平原(黄骅)5个原状土柱和3个控制性回填土柱,代表了从太行山前到滨海平原的典型土层;衡水2台蒸渗仪土柱均为试验场内原状土。蒸渗仪内安装有土壤水分、水势、盐分、温度传感器,可以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含水率、水势、盐分含量、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大型陆地蒸散观测平台
 
3.深厚包气带水分溶质运移观测平台
 
包含正定、衡水各1套多功能观测竖井(图3)。正定站竖井直径2.5米、深30米;衡水站竖井直径2米、深12米。竖井内安装有负压计、地温计、土壤溶液取样器、土壤盐分传感器等仪器。
 

深厚包气带水分溶质运移观测平台
 
4.地下水动力学观测试验平台
 
衡水站建有揭露600米深度范围内不同含水层组的5眼试验井和与之逐一对应的5眼观测井,以及4眼浅层咸水观测井(图4)。正定站建有2眼观测井,分别揭露第四系和第三系含水层。观测井内安装有地下水位、水温和电导率自动监测仪等监测设备,对地下水位、温度、电导率进行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力学观测试验平台(图中为井群位置)
 
5.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是自然资源部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实验技术资源,于2006年在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专业实验测试中心和地质矿产部矿泉水水质检测中心基础上成立的专业监督检测机构。科普活动期间,实验室科技人员会讲解分析仪器的原理,用途以及操作方法,向社会大众普及地下水与矿泉水相关知识。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
 
6.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站于2008年开始运行,2019年升级为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0年进入科技部国家级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2021年正式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站主要聚焦水循环演变、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等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华北山区-山前-中部-滨海平原水文过程观测系统,形成了大气-植被-包气带-含水层多圈层耦合的水循环科学观测体系。
 

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定)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