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质史话 | 许杰:步步精彩的笔石人生(十四)

上传时间:2023-06-28 01:27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H0qhIEyrkioAV4FWIIvlg 作者:中国矿业报

简介:

毕生研究古生代重要化石门类——笔石及其地层,是我国研究笔石的先驱者之一。自1930起,先后研究了安徽、浙江、三峡、柴达木和新疆的笔石;1934年发表的《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英文专著享誉当时的国际古生物学界,确立了中国南方笔石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总结了中国笔石科的演化和分类以及中国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的若干重要问题;指导编辑大型工具书《地质辞典》他就是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许杰。

百年风云变幻。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改地质报国之志,传承坚守,开拓创新,与民族同发展,与时代同呼吸。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畏自然环境之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找大矿,为人民谋安康。其间,涌现出的杰出地质人的代表,值得被记住、被学习。

他毕生研究古生代重要化石门类——笔石及其地层,是我国研究笔石的先驱者之一。自1930起,先后研究了安徽、浙江、三峡、柴达木和新疆的笔石;1934年发表的《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英文专著享誉当时的国际古生物学界,确立了中国南方笔石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总结了中国笔石科的演化和分类以及中国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的若干重要问题;指导编辑大型工具书《地质辞典》他就是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许杰。

一、享誉地质界的笔石专家

许杰生于安徽省广德县,祖籍河南省罗山县,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任地质部副部长,1959年兼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许杰是中国笔石学和笔石地层学的重要奠基人。在毕生的研究活动中,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笔石动物群和含笔石地层的研究工作中。在地质界,一提起笔石,无人不知许杰。

笔石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种已经灭绝的海生动物,由于它的化石很像保存在岩石层面上的笔迹而得名。笔石动物群进化快,迁移广,盛衰期分明,成为古生物学中一个重要门类,是鉴别古生代早、中期,特别是奥陶纪、志留纪及早泥盆世地层重要的标准化石。

许杰在笔石的系统分类、演化、生态,笔石体的构造,以及笔石带的划分与对比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为中国笔石学及笔石地层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对中国南方笔石动物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含笔石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命名了若干古生代早期的地层。随后,他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从研究笔石体的内部细微结构入手,探讨了笔石的演化过程及其分类。他研究了不同笔石群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探索笔石群的发育、演化和迁移等问题。他在研究对比中国和世界各地含笔石地层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上笔石发源中心的问题,这些重要论断对研究全球古生代地层及其划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四处奔走调查研究

许杰进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以后,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及湖北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在调查中,他采集到不少笔石化石标本,同行们也向他提供了不同地区的笔石标本。他只身奔赴皖南、浙西山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测制地层剖面,采集化石标本。经过几年的精心研究,1934年他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笔石研究专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立即引起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学界的重视,并受到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和李四光的高度赞扬。全书为英文,附中文摘要和大量图表。详细描述了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4省一些地区的笔石19属、91种,包括新种35个。建立了宁国页岩3个笔石带、胡乐页岩3个笔石带和高家边页岩2个笔石带,还同国外的含笔石地层做了对比。此书为我国笔石研究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为我国东南地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良好的古生物学基础。他所建立的奥陶纪地层系统和笔石带序列,至今仍被广泛地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

1935-1937年期间,许杰继续在江、浙、皖、鄂、桂等各地从事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撰写了多篇论文和调查报告,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此后,他又对华南一带的含笔石地层进行了更广泛和系统的研究。

1936年,他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宁国页岩之下的绿色页岩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笔石化石,对地层对比和笔石研究都十分珍贵。1937年,他又在浙江西部的于潜塔山采集到奥陶系上部和下志留统底部的笔石化石,这是中国华南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分界处的第一次重大发现。1947年,他通过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宁国页岩中3个笔石新种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华南地区笔石群与澳大利亚笔石群的密切关系。

1948年,他与马振图合作,通过对湖北宜都八字脑剖面的研究,首次在扬子区发现刺笔石,并建立了寒武系、奥陶系之间宜昌阶的3个化石带,其中包括笔石2属、9种及亚种。

三、笔石钻研从未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许杰社会工作繁忙,但仍未放弃对笔石的研究。

1959年,他研究了湖北竹溪上奥陶统五峰组具有特殊附连物的栅笔石和青海柴达木盆地下奥陶统的1个新笔石群。1964年,他与陈培洛合作,对一个十分难得、保存完好的笔石立体标本进行了解剖,并用中、英文同时发表了《论三角笔石》一文。这是国内外同行争论较大的一个属类,许杰以敢于攻坚的精神,凭借几十年研究笔石的丰富经验和学识,对搜集到的、保存完好的立体标本进行了解剖和研究,揭示并论证这一属类笔石体的真实组织结构特征,进一步证明了他1934年提出的将三角笔石归入叶笔石科的正确性,为准确确定其分类位置提供了有力证据,为深入研究笔石化石开辟了新方向。

1965年,许杰发表了关于笔石体复杂化的重要论文,这是他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笔石演化的重要代表作。他从分析内因和外因入手,对笔石体的演化趋向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笔石体由多枝变为少枝,易于漂浮,活动范围大,有利于广泛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这是正笔石总的演化趋向,也完全符合进化论的观点。

1976年,许杰和赵裕亭合作,对中国笔石科的演化和分类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们根据国内外资料,按照胞管变形和笔石枝递减的情况,将中国笔石科分为3个演化系列,包括5个亚科、11个属、45个种。

1978年,77岁高龄的许杰亲赴新疆西天山博罗霍洛山地区进行奥陶系剖面的考察和研究,搜集化石资料精心进行研究,在霍城果子沟实地考察了奥陶纪地层,观测到笔石分子相互混生的现象,提出了笔石动物群发源中心的假想,与黄枝高合作发表了《新疆霍城县果子沟地区下奥陶统的笔石动物群》一文。该文除建立了3个笔石带(组合带),为天山地区奥陶系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外,还着重论述了这一地区笔石带中含有不同带的笔石分子的相互混生情景及其形成原因。

1982年秋,许杰在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笔石专业组第2次学术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的特征及含笔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的学术报告。他与黄枝高、汪啸风一起,详细分析了中国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的类型和分区特征,指出在世界两大区(太平洋区和大西洋区)之间,还广泛分布有混合过渡型的笔石群,再一次对笔石动物群发育中心和分区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探讨。这一研究把中国笔石学科的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98311月,地质出版社把许杰有关笔石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著11篇结集出版为《许杰笔石论文集》,这是许杰半个世纪以来笔石研究的综合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奥陶纪、志留纪笔石研究的内容,为中国含笔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笔石带的建立做了开创性工作,而且也为笔石分类学的发展和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9月,联邦德国地质学会为表彰许杰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做出的成绩,把当年该学会最高科技奖——利奥波德··布赫奖授予他。自1946年创立以来,许杰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地质学家。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