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质史话 | 刘广志:“中国钻探之父”(十二)

上传时间:2023-06-27 08:55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0CH6rHsWMUDf8nS1rrnB4w 作者:中国矿业报

简介:

他竖起了新中国地质界第一座钻塔,促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一生在钻探之路上无怨无悔地奉献。他就是“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百年风云变幻。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改地质报国之志,传承坚守,开拓创新,与民族同发展,与时代同呼吸。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畏自然环境之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找大矿,为人民谋安康。其间,涌现出的杰出地质人的代表,值得被记住、被学习。

他竖起了新中国地质界第一座钻塔,促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一生在钻探之路上无怨无悔地奉献。他就是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一、一腔热血勇钻探

1923年,刘广志生于北平。他目睹了侵华日军对中国的狂轰滥炸,决心毕业后建造飞机把敌人赶出中国。但没有石油,飞机难以上天。于是,他放弃“上天”改为“入地”,转到了采矿工程系。

1947年大学毕业后,他联络7位同学重走张骞路,直奔玉门关,到玉门油田做了近三年的工程实习员,埋头于一线,苦练基本功。从事石油工程,为他后来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4月,他负责筹建新中国的地质勘探工作。他夙兴夜寐,知难而进,带领一批新老工人,于当年7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耿王坟工地上竖起一座钻塔,用时3个月钻成500米深的钻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地质部门的第一部钻塔。

二、入地难,难于上青天。

进入20世纪60年代,钻探工程施工出现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的局面。刘广志大胆提出,开展金刚石钻探是扭转钻探事业被动局面的有效方法。

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攻关人员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6311月合成了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距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做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仅仅相差8年。经过对比试验,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金刚石钻头的钻进效率和质量明显超过日制金刚石钻头。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金刚石钻头,使中国的探矿事业迅速发展,先后探明全国有储量的矿种达103种,完全推翻了国外地质学家关于中国贫铁、缺铜、少油的结论,为发展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作出了巨大成就。刘广志也被誉为中国探矿工程界的一面旗帜。

三、科学深钻显身手

与此同时,刘广志也是最早倡导在中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人。

197911月,刘广志在北戴河探矿工程学术会上说:古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深部地质学,这,就是钻井工程。

大陆科学钻探就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随后,他把注意力转到了大陆科学钻探上,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为之奔走呼号,摇旗呐喊。

1983-1984年,他先后发表了《超深井钻探与深部地质学》《超深井钻探的意义、作用与现状综述》等文章,详细介绍了深孔钻探对于研究深部地质学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我国亟待筹备超深井钻探工作。

1988年,刘广志开始组织一项介绍国内外科学深钻技术资料的系统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有计划地收集、翻译、编辑、出版《深部陆壳勘察系列丛书》,共八卷250万字。该计划得到多方大力支持,至19938月即全部出版问世。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深钻开始成为地学界的热门话题。

四、挺进地心成现实

让地下深层的岩石自己开口说话,是刘广志和一代代地质学家共同的梦想。

1989年,对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的超深钻探由刘广志的个人倡议演化为地学家们的集体努力。这一年,中国超深钻探的设想由民间走入官方,成为政府确定的目标。

1991年,原地矿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立项,1997年被当时的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列为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经过多年的期待,这个号称伸入地球望远镜的5000米深钻孔终于在20018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正式开工。在开工仪式上,年近8旬的刘广志噙着泪水,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从我提出这个倡议到今天,已历时8412天。我终于看到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打自己的科钻深井。我太高兴了!

在科钻一井施工现场的入口处,端庄地写有一联:上天神舟五号,下地科钻一井。这副对联十分形象地高度概括了科钻一井的历史地位。200539日,科钻一井的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58米,超额完成了既定的钻井目标。

值得尊敬的是,年已九旬的刘广志直至逝世前,仍孜孜不倦地收集国际探矿信息技术,为祖国探矿事业填补着空白。刘广志的高尚品德和卓著功绩仍将激励勘探工程的工作者,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过程中奋发向上、求实创新,向更新更高的目标攀登。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