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质遗迹、地质旅游的“五感”

上传时间:2024-03-25 10:27 来源:地质信使 作者:张忠慧

简介:

一、地质遗迹资源的五感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环境条件下,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现象,是人们推测地质环境、演变过程,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和依据。

一、地质遗迹资源的五感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环境条件下,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现象,是人们推测地质环境、演变过程,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和依据。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针对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定性和定位,我们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谈一下地质遗迹资源的“五感”。
 
林州太行大峡谷的五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视觉冲击感
 
“形”与“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在人体五感感知中敏锐度中是最高的。人本身就对美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往往以“色”与“形”识人,以“色”与“形“识物。而太行大峡谷的崖壁的多姿、峡谷的多变、水体的多样、植被的多色和乡村的原始,把“形”与“色”发挥到了极致。
 

 

 
2. 听觉陶醉感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声音,要想让游客喜欢大峡谷地质遗迹,就得让他的耳朵舒服,给他想听的,给他好听的,让他陶醉在峡谷的和声中。太行大峡谷的声音来自于树叶的沙沙声、小鸟的叽叽声、鸡狗的鸣叫声、儿童的嬉闹声、泉水的叮咚声、瀑布的轰鸣声、溪流的淙淙声、牛羊的欢叫声......
 

 

 
3. 嗅觉吸引感
 
气味无处不在,有些能够闻到,有些却闻不到,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地方,时刻影响着我们大脑的判断。而太行大峡谷散发出的原始土腥味、乡村田园味、花草青香味、阴湿漕霉味......都会给人清新爽快的感觉,吸引我们到这里休闲。
 

 

 

4. 味觉享受感

 
人类的味觉是通过味蕾产生的。每个人大约1万个味蕾,大部分集中在舌头上,每个人对味道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女性比男性的味觉更灵敏,因为女性拥有的味蕾比男性多,而儿童对味觉的敏锐度要比成人高很多。由于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林州市、尤其是太行大峡谷的物产种类相对丰富、山果很多、特色美食数不胜数,让游客充分享受到地方美食的独特美味。
 

 

 
5. 触觉舒服感
 
“触觉”也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感官。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会很注重“手感”,手感是触觉的一种。在野外,游客如何触摸地质遗迹,如何让游客在触摸地质遗迹中获得手感的满足,是从事旅游地学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重要方面,就如一个游客和科学家、省长、知名演员握手一样,那一刻游客的手感(触觉舒服感)不是来自他们的手,而是来自他们的名号。
 

走进桃花谷,探秘10亿年前的古海洋
 

触摸红色砂岩,和10十亿岁的老人牵手
 
二、地质旅游的五感是什么
 
地球是迄今为止,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物种的星球。因此,了解地球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一直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以“自豪感”“情境感”“体验感”“代入感”、“诱惑感”为核心,创意地质旅游。凭借创新的形式还原地质历史、生命历史等场景,游客可以更好地在沉浸式体验中身临其境,感悟地球历史、传承科学文化。
 
1. 突出“地质自豪感”,革新创意形式以吸引游客
 
地质文化历久弥新,生命进化锲而不舍,地学研究充满活力,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地质旅游是围绕地质(遗迹)资源开展的,承担着弘扬地质文化、凝聚地质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若想要让青少年不负地质先辈期望,接过赓续地矿血脉的旗帜,就需要以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选择偏好为出发点打造地质旅游特色产品。通过革新创意形式,改变传统地质旅游说教式方式,提供全新的地质旅游体验,提升地质旅游对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从而使地质文化更具活力、让地质科学更具吸引力,让地质生活更具魅力、让地质精神更具生命力。
 

 
2. 突出“地史情境感”,还原地质历史、环境场景
 
传统的地质旅游是依托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地质文化村或主题博物馆而开展,对于地质历史的呈现主要依赖于图文标本模型的展陈与导游讲解。然而,仅凭有限的实物往往难以让游客产生对遥远地质历史的完整认知,一般的导游讲解也无法给游客带来直观的感受。得益于全息投影、裸眼3D以及VR、AR等技术手段,创意地质旅游突破了传统展陈手段的局限性,通过还原地质历史和生命进化场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创新的地质旅游体验使游客仿佛回到了地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触摸地质历史的脉搏,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引发更深层次的感触。
 

 
3. 突出“地质体验感”,把游客融入到沉浸互动中来
 
沉浸式地质旅游作为创意地质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沉浸式氛围营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游客的体验感。《白垩纪恐龙世界(西峡恐龙遗迹园)》《白垩纪昆虫世界(上海自然博物馆)》《寒武纪坟场(澄江动物群)》等地质文化沉浸式实景剧在地质历史的发生地打造实景演艺,依托声、光、电数字多媒体视听技术与舞美、投影运用,融入沉浸式互动,活化地质历史故事,使游客成为地质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地质旅游体验。除了沉浸式实景剧之外,沉浸式情景研学课堂(钟乳石形成研学)、(自然奇观形成研学)等等也成了创意地质旅游的新亮点。
 

 
4. 突出“化石、宝石、陨石代入感”,把游客吸引到地质世界中来
 
剧本杀作为深受年轻群体追捧的新兴娱乐方式,已成为一股潮流。在大浪淘沙的剧本杀潮流中,只有具备故事性及戏剧性的优质剧本才能让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只有赋予剧本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色才能规避“千篇一律”的类型化趋同问题。“地质旅游+剧本杀”可以说是极具创意的完美组合:地质旅游所依托的地质发展史、生命进化史和沧海桑田史为剧本杀多样化的角色塑造提供了依据,构成了一个有据可查、严丝合缝的剧情体系。游客可通过与远古生命(恐龙、三叶虫)、陨石撞击的角色互换代入亲身参与地质历史剧情演绎中,实现地质历史内容体验与地质文化主题之间的深度联结。
 

 
5. 突出“地质诱惑感”,和游客形成文化认同
 
地质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还是存在有一定距离的。岩石通过矿石、矿产、工业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岩石通过土地、土壤、农业参与到人们的生活;岩石通过观赏石、园林石、宝玉石等文化介入到人们的生活;化石通过场景复原介入到人们生活;地质研究通过科学家精神介入到人们生活......如何利用地质的神秘诱惑力让地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公众形成文化认同,并在旅游群体中成功“种草”,产生了一系列地质旅游“打卡”目的地,让地质旅游成为备受白发群体、黑发群体和少年儿童追捧的出游选择。地质神秘感有助于实现资源与公众之间的同频共振,引发公众的家乡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每个地质旅游个体都能够自发传播地质文化。
 

 
最后,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地质旅游吧!
 
走进地质旅游,感受地学内涵,倾听地学解说,领略地质神奇。
 
带上父母走进地质旅游,陪父母追忆那时光的变迁,留住历史的纪念。
 
带上妻子走进地质地质旅游,陪爱人感受什么是千古永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
 
带上孩子走进地质旅游,陪子女发现地质运动的巨力万钧,生命进化的艰难,和孩子们一起畅想幸福美好的明天。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