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地球历史的“书签”——化石

上传时间:2024-03-28 10:09 来源:四川再发现 作者:新维地景

简介:

地球至今约46亿年岁月,地层可谓是地球的“历史书”,而埋藏在其中的化石,就是“历史书的书签”,它们见证了地球从古到今的沧桑变化,记录下地球的演化。

地球至今约46亿年岁月,地层可谓是地球的“历史书”,而埋藏在其中的化石,就是“历史书的书签”,它们见证了地球从古到今的沧桑变化,记录下地球的演化。
 
一、化石是什么?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依然保留。
 
这些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的遗体和遗迹,或是它们在沉积物上留下的痕迹,或是生物活动的遗迹,就是化石。
 

各类化石(摄于中国古动物博物馆@黄浩)
 
 
二、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形成的基本要素
 
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平均一万只动物死亡后,大约有一只会成为化石;一万块化石藏在地下,平均也只有一、二块能被发现,化石之珍稀可见一斑。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是否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被快速掩埋,避免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2. 形成的过程
 
化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三、化石的分类
 
1. 按照保存的特点分类 
 
地层中的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按照生物所属分类 
 
分为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真菌化石、原核生物化石、原生生物化石等。其中动物化石是最为常见的,以数量众多的䗴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等最具代表性。
 

 
䗴类:石炭、二叠纪的重要标准化石,又名纺锤虫,灭绝于二叠纪末,一般较小,在5mm以下,截面呈圆形、显示出同心圆结构。
 

 
珊瑚与海百合:珊瑚一般生活在180m深度以内温暖的正常浅海,属腔肠动物门,一般为袋状体,分单体、复体珊瑚。海百合属棘皮动物门,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万年前的奥陶纪早期,至今尚存700余种,形态类似水草,是生物礁成员。
 

 
菊石类: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目海洋动物,600余种,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目进化而来,于白垩纪晚期灭绝。因其表面通常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
 

 
双壳纲:两瓣壳,除牡蛎和后壳蛤外,两瓣形状相同,两瓣对称。常散布埋生于沉积物中,或固着于水体底层。
 

 
软骨鱼纲(旋齿鲨):鲨鱼、鳐鱼、银鲛的完整骨骼极少保存,常见的软骨鱼类化石有齿、齿板、盾鳞、鳍棘和钙华的脊椎。鲨鱼牙齿的齿冠已具珐琅质。
 

 
三叶虫纲:具扁平、矿化的几丁质外壳,常保存印痕,或分成头、胸、尾三部保存。眼常破损,胸节分离。
 
四、四川——化石的王国
 
四川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主要分布于显生宙各时代的地层中,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各时代地层中都有化石赋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产地之一。
 
1. 四川各地层出产化石特征 
 
(1)元古宙产微古植物、叠层石和疑源类化石;
 
(2)古生代地层含古杯类、三叶虫、层孔石、有孔虫、珊瑚、苔藓虫、棘皮类、角石、植物类和孢粉类化石;
 
(3)中生代地层产恐龙骨骼、恐龙足迹、鱼类、鳖类、腕足类、腹足类、藻类、菊石、植物、有孔虫和棘皮类化石;
 
(4)新生代地层产孢子、花粉、轮藻、介形虫和植物等化石。
 
2. 四川各地区出产化石特征 
 
化石主要分布于大巴山-龙门山-康滇地轴东部、四川盆地边缘的川东及川东南地区、川南及金沙江以东的木里-德格一带。不同地区类型和密集程度差别较大。
 
其中陆相生物化石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边缘及川南地区,主要为以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并有少量植物、轮藻、介形虫等门类化石,分布时代为三叠纪—第四纪;
 
其余地方主要分布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主要为三叶虫、双壳、腕足、珊瑚、头足等门类,分布时代为寒武纪—中三叠世。
 
五、四川重要化石产地
 
1. 自贡大安区大山铺恐龙化石&青龙山恐龙化石
 
自贡是四川盆地化石的集中产地,是我国最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也是世界闻名的侏罗纪“恐龙之乡”。这里,侏罗系陆相地层发育,分布面广,沉积连续,古生物化石埋藏丰富,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亿~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已发现各类古脊椎动物化石近200余处,发现和发掘恐龙及鱼类、两栖类、龟鳖类、蛇颈龙类、鳄类等个体化石200多件,以及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等古植物化石。其中恐龙种类数量占四川的1/2,约占全国的1/10,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各类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形成过程
 
大安区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盛产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
 

大山铺恐龙化石挖掘现场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位于荣县观山镇青龙山,是一处1.7亿~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遗址面积180m 2,发现恐龙骨骼化石600多块,包括牙齿、颈椎、背椎、尾椎和肢骨等。其中,采集50多块,现场保留564块,它们交错排列,层迭堆积,延绵不绝,非常壮观,是继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后发现的又一恐龙化石富集区。
 

青龙山恐龙化石挖掘现场
 
2. 绵阳安州区睢水镇生物礁
 
位于绵阳市安州区西北部,现存地表可见礁体100多座,埋藏于地下的礁体估计超过1000座。据专家调查,整个生物礁分布区范围可达2000km2,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所发现的唯一一处三叠纪硅质六射海绵礁。经考证,该生物礁群为世界上独有,比欧洲十九世纪初所发现的产于侏罗纪的生物礁群早0.8亿年,这些早于欧洲硅质海绵礁数千万年的生物礁,不仅填补了海绵动物地史演化的空白,也解开了古地中海变迁和欧洲侏罗纪海绵起源之谜。
 

安州区生物礁(刘华伟 摄)
 
3. 射洪市明星镇硅化木
 
位于遂宁市射洪县明星镇,其中的王家沟木化石遗址馆有着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硅化木化石群。射洪硅化木是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形成的硅化木化石,如果说自贡的恐龙化石是侏罗纪恐龙为代表的动物群聚集地,那射洪的硅化木侏罗纪时期的植物遗骸(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等)则是揭示地球历地质变迁、反映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把独特而又珍稀的钥匙,可以说是侏罗纪远古植物的集中产地代表。
 

硅化木(杨建 摄)
 
4. 古蔺县桂花乡恐龙足迹化石
 
位于古蔺县桂花乡石庙沟,是盆地内下白垩统夹关组中发现的第9个足迹点,最早由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于2014年在石庙沟一带发现并报告。足迹主要分布于长约105米的林中小路沿线的15块大型落岩上,共有30道行迹132个足迹,既有丰富的凹型足迹,也有大量的凸型足迹。这有效弥补了盆地白垩纪时期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盆地内恐龙足迹的组合类型,对复原该地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白垩纪时期的古地理、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桂花乡恐龙化石群
 
5. 昭觉县三岔河镇恐龙足迹化石
 
昭觉县发现了迄今中国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点,面积超9000m 2,包含900多个恐龙化石足迹。该足迹点位于昭觉县三比罗嘎矿区内多个陡峭的岩石面上,所在地层距今约1亿多年。其中包括中国目前记录的最长蜥脚类和鸟脚类化石行迹,分别长约80m、52m。
 
自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陆续在当地发现了另外三个规模较小的足迹点,包括中国首例确认的恐龙游泳足迹。截至2021年,昭觉县四个足迹点共发现1928个恐龙足迹。
 

三比罗嘎东岸岩壁上三脚趾恐龙足迹
 
在化石的世界里,许多珍贵、独特的地质遗迹穿越千万年时光、历经沧海桑田与我们“相见”,带你感受来自远古的呼唤和自然的极致浪漫。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