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再添6处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

上传时间:2024-04-15 08:23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

简介:

中国地质学会近期发布《关于命名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通知》,共评选出31家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

中国地质学会近期发布《关于命名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通知》,共评选出31家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6家单位申报的6个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获批。
 
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面沉降综合防控科普研学基地
 
名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面沉降综合防控科普研学基地
 
类型:基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该基地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基地。基地建有相对完善的科普、科研、办公场地及设施,科普场地共包括两个地质科普展厅、一个综合观测研究站,科普设施包括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InSAR监测、GNSS监测、地面水准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为一体的“空中、地上、地下”立体化监测系统的基础设施,科研、办公设施包括监测数据处理中心、学术报告厅、专家研究室等,可以保障日常科普、科研、办公所需的基本需求,并开创了一条“地面沉降是什么-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如何防治地面沉降-实景参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科普路线。
 

 
一直以来,地面沉降综合防控科普研学基地积极确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科普展厅、增设科普设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科普宣传工作打造了良好基础和优质环境,并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思考民众想学什么、想了解什么,结合行业特色做好地学知识普及工作。
 
下一步,地面沉降综合防控科普研学基地将从制度建设、科普队伍建设、展示内容更新、展教品制作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科普社会化、常态化,吸引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平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宁迪)
 
二、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钻探科普研学基地
 
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钻探科普研学基地
 
类型:基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科普基地建设是勘探技术所“十四五”科学普及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勘探技术所依托廊坊市地质钻探科普基地,结合“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周,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地学研学教育”“地质钻探名师科技谈”“地质钻探科普视频宣传”“科普基地免费开放日”等一系列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促进了地质钻探成果交流、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了勘探技术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程,有利于提升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水平。
 

 
下一步,勘探技术所将借助基地平台,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一是建强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由科技工作者、科普讲解员、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夯实科普工作基础。二是优化和完善科普设施配置,设计系列地质钻探研学课程,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内容。三是定期举办地质钻探科普讲座,组织科普基地开放日和户外研学旅行等活动,努力构建高品质地质钻探科普服务平台。(梁健 梁楠)
 
三、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科普研学营地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科普研学营地
 
类型:营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
 
推荐单位:四川省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科普研学营地是此次评选出的唯一一家营地,成为国内唯一以“军民融合地质”为主题的科普营地。
 
转制改革以来,军民融合中心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挖40年军队历史积淀的文化基因、科学成果,紧紧围绕新体制核心职责任务和优势研究方向,主动把丰富的科技资源向科普转化,研究打造科普基地(营地)、科普课程、科普路线等系列成果,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普品牌。该营地已经打造成为一个集地质科普、研学实践、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研学营地。
 

 
下一步,军民融合中心将秉承“普及地质知识,传承军旅文化”的宗旨,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加强科普研学课程建设、提升科普团队素质、完善研学设施条件,为广大学生和地质爱好者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科普研学体验,为推动地质科普研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谢威 白攀 李超 刘珺林)
 
四、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科普馆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科普馆
 
类型:基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推荐单位:云南省地质学会
 
近年来,昆明中心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聚焦青少年素质教育重大需求,不断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科普研学新路线,致力于打造自然资源管理的“宣传教育平台”、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基地”、地质科技的“研究交流基地”,建成自然资源综合门类标本主题展示展馆——自然资源科普馆。
 
自2023年开馆以来,科普馆陆续多次举办中小型现场会、学术讲座、文化艺术、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等活动,先后接待60余批次不同人群,范围涉及面较广,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业的科普需求。
 

 
下一步,昆明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向行业先进学习,积极拓宽交流渠道,开发更多特色科普研学课程、路线和作品,充分挖掘展示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特色,面向全国开展自然资源科普研学活动,为科普工作作出更大贡献!(余杨忠 杨玉涛)
 
五、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名称: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类型:基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2021年启动建设,定位为“三基地一中心”(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学术交流中心),按照“一站多点、连线成网”模式,旨在完成野外观测样地、试验场、自然资源科普馆、岩石馆、化验室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建设工作,建成高起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支撑江南丘陵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
 
目前,观测站建成科普场馆2处、观测试验场6处,长期观测样地83处,数据一体化云平台1个,配备各类观测设备107台(套)。在前期获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平台,并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的基础上,此次通过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认定,是黄山观测站建设成果的又一实质性突破,为长沙中心持续强化地质科技创新,推动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研学活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观测站将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典型地质遗迹,扎实做好地球关键带研究和自然资源科普研学工作,聚力打造科普研学新范式,助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任继军 谢明江 孙泽龙)
 
六、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襄阳基地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襄阳基地
 
类型:基地
 
申报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继获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地球物理调查中心襄阳基地为该中心传播地学科普研学教育的主阵地,内设地质调查科普区、森调职业体验区、地质标本展示区、钻探动态演示区,以及汉江流域自然资源科普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主题科普研学区,另外智慧研学室、科普研学会议中心、室外展览场、研学住宿楼、食堂等科普研学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下一步,地球物理中心将以此为契机,围绕“科普自然知识、讲好汉江故事、展示地域特色、分享建设成果”这一核心主题,在健全科普组织体系、完善科普设施条件、加大活动组织力度、丰富科普资源供给、创新科普传播方式等方面持续用力,积极打造具有汉江流域特色的自然资源科普研学教育品牌名片和示范基地。(程真 李胜伟 郭少华)
 

 
编辑:郭俊丽
校对:张   凡
审核:梁   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征集
关于我们
分享